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图书馆人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1/12/16 10:59:06  浏览次数:3966次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鲁楠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到《图书馆报》工作后,认识过的人,经历过的故事,只因为这两年多以来,感动总溢满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作个总结。

    虽然同属于文化界,但不像娱乐圈那样,不管大俗大雅,风吹草动都被媒体翻出个底儿朝天,图书馆人身上的学术味、文化味浓厚,气质典雅,至于敬业精神还是在日后的接触中才体会到。

    学者篇:

    谦逊大气与明星范儿

    真正意义上接触到图书馆人,是在“200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上。那一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开放论坛升级为博士生论坛。

    数十位图书馆业内的专家学者,上百名图书馆学专业的博士生,好几位知名公共图书馆馆长,齐聚北京大学守仁会议中心,许多陌生的名字和面孔同一时间映入我的视野。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读书时常去的图书馆,还是一门学科,有那么多有识之士把它当作一生的事业去追寻。

    我很欣幸后来在各种采访和业内活动中,认识了许多让我敬重的图书馆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就是一位,他在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研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为人处事上更有谦逊而大气的一面,对一面之缘的人,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再见到,连对方的名字都叫得上来,当然对方的工作单位他也了然于胸。值得一提的是,我若有采访事宜相求,徐雁正好没时间或者没兴趣,总会推荐一个靠谱的采访对象给我,并出面为我引荐,保证我顺利完成任务。对一个小记者的采访要求都能如此负责,对他的学生、他工作的认真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是业内较有明星范儿的学者。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0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上,当时只记得他很活跃,备受推崇,后来同事告诉我,在这个圈子里,他算是个腕儿了,而且很有个性。对他,大家自然是敬而远之。

    直到今年年初,我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了他的微博粉丝有好几万,跟他的博客一样,其微博在图书馆界也是名博。这事儿新鲜,尝试着联络了“馆长访谈”栏目的采访事宜,他爽快答应后给出了时间:晚上十点以后。时间没问题,但是我用自家的座机电话不能录音,怕成稿效果不理想,只能向他建议改约在白天我在单位的时候,最后定在某天上午十点。在这样一来一回的协商中,感受到他除了明星范儿,还是颇有人情味的。电话还没撂下,他就急着要去上课了。我才意识到他时间的宝贵,为什么采访只能在晚上十点后进行了。由于采访中他说得非常好,我在稿件整理上又稍有特色,此稿件受到了很大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带来了荣誉。

    馆长篇:

    平易近人与工作狂

    想说的两位馆长,也许不是人尽皆知的知名馆长,但绝对是两个典型代表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的馆长陈建平是位“新二代”(新二代,就是建国初期建设新疆的内地人第二代,现在已经有了新三代,新四代),这位军人出身的馆长,政界磨练多年,当过县委书记,当过艺术院校的校长,有着政治人物的认真和严谨。见到他之前,本想以一个“馆长访谈”作为见面礼,但他却低调地将机会让给了该馆的另一位副馆长。但这并没有妨碍我对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文化部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一次会议上,陈建平在会场门口发放《图书馆报》的场景,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们记者,参加各种活动,出各种差,很多时候要为报纸所累,当然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之前所遇到最好的待遇就是由会务组装袋发放报纸,安排专人在会场发放报纸的情况很少,而此次这个专人不是别人,正是馆长本人。待我赶到现场,想加入到发放报纸的行列,才发现报纸已经所剩无几了。我除了受宠若惊,就是感动了。

    后来,我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参观,发现入口处坐的这个人不是保安,不是咨询馆员,而就是馆长陈建平。他正在认真阅读当天的报纸,打过招呼,我跟随负责接待的副馆长上楼去了。40分钟以后,我们下楼,陈建平还坐在原处阅读报纸,这时我发现,他不是纯粹地阅读报纸,门禁(新疆馆早已免费开放,不同的是,设有安全门)响一下,他总会抬头看一眼,然后继续看报纸。

    我当时有些八卦,出了图书馆的大门,好奇地问了副馆长,陈馆长怎么坐在门口啊?得到的回答是:他喜欢早起,顺便来监督员工出勤情况。另外本来门口也是由几个馆长轮流值班的。不知道对于馆员来说,有这样一位严厉又可爱的馆长,是幸还是不幸呢?

    上海市青浦区图书馆副馆长张毅红算是新生代的馆长代表。见面之前,微博、QQ往来了许多日。一次出差,我俩住在一个房间。这是我们之前商量好的,但我以为到时再要求,可是没想到细心的张毅红提前打过招呼,会务组已经安排好了。我在签到处,看到白纸黑字印有我俩的名字,挨在一起,这也为我们成为交心的好朋友提供了各种便利。但两天下来,我们聊得最多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张毅红绝对是个工作狂。

    正如图书馆里的很多新鲜血液一样,张毅红是学计算机出身的,从技术部提升到业务副馆长,对她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即便是出差,除了吃饭睡觉,她时刻都在工作着。晚上她要到图书馆的官方微博上认真查阅每条回复,除了看读者的,更要看值班馆员的,不是怕员工偷懒,而是担心祸从口出,青浦区图书馆微博走在了前头,却也被不幸地“棒打出头鸟”了一次。风波平息之后,张毅红对微博的认识和管理也有了一次飞跃。一个下午,她步行淋着雨参观了当地图书馆的古籍部,因为这是青浦区图书馆正在努力的方向。在为人处事上,张毅红又有着同龄人不曾有的成熟和稳重,看到她大部分时候都是笑着的,握手、合影、与人交流,没有疲惫。我知道,对她,这也是在工作了。

    馆员与学生篇:

    兢兢业业与专心致志

    李瑞仙是浙江省海宁市图书馆的老馆员了。在图书馆工作了26个年头,各个部门都走了一圈,几年前,她从熟悉的采编岗位,调到办公室,自然成了除了馆长之外最忙的人。

    从外表上看不出李瑞仙江南女人的细腻,但是她的眼睛会说话,用当地话说:“很灵的。”的确很灵,一个下午,我搭了海宁市图书馆馆长王丽霞的顺风车参观了该馆。当工作已经结束,录音笔录得满满的,相机快没电,一身疲惫地准备打车回宾馆的时候,李瑞仙出现了,她示意我说搭她的车,她也要去宾馆。坚持打车的我拗不过她的好意,答应了。

    她让我在图书馆门前等着,她去开车,车开来了,给了我一个惊喜——小摩托。因为我晕车,这个好。于是,我坐在她的小摩托的后座上,在一个炎热的下午,穿过海宁市的大街小巷。一路上,我们一直在聊天,至于聊的内容,也许早已被当天酷热的阳光灼烧掉了,但这并不妨碍那个下午的好心情。

    后来在我即将离开海宁时,她带着美女女儿将我送到火车站。而即将离开刚刚熟悉的海宁,回到更熟悉的北京的我,却有了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可见对这对母女的好感了。和小美女微博互粉之后,时而有联系。一个晚上,我转发了一条图书馆馆服的微博后,几秒钟后,就被小美女转发了,我夸她不愧是图书馆人的女儿。她来了一句:“我妈让我转的。”说她妈妈看到这条微博之后,各种激动。原来身为办公室主任的李瑞仙正在准备为图书馆订做新馆服。把十几岁的女儿都用上了,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图书馆报》原设有“图情新秀”栏目,我在当责编的过程中,约稿结识了一些图书馆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吴汉华不是我最熟悉的一个,但却是最有特点的一个。

    去年5月,我和同事到北京大学就私人图书馆的选题采访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当天,他的博士生吴汉华就像其左右手一样,为我们的采访提供了各种方便。导师让他负责给采访拍照,他就老老实实地在会议室的各个角落拍下了很多照片,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他的相机举了半个多小时。不愧是个博士,照相都那么认真。

    当年年底参加“2010年北大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作为博士生的他告诉我说,他要发言,我答应为他捧场。论坛头一天,我还看到他拿着打印的PPT纸质版在认真准备。结果,上了讲台的吴汉华没有发挥好,由于语速较快,加上紧张,受到了点评嘉宾的批评。作为一个熟人,很同情他,却又无能为力。这个老实巴交的男生不善言辞,但在学问钻研上一点也不曾懈怠。

    上周末,吴汉华又走上“201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的讲台。发挥得如何,相信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是一个很好的见证。此前他帮导师给本科生讲课,已经有些经验,从这个讲台上跌倒后,重新爬起来,这就是图书馆学专业的研究者,也是未来的图书馆人。

    由于个人经验和篇幅所限,所举之例并非都有非常强的代表性,只作为我入行两年多来,工作片段的再现,期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结识更多的图书馆人,为此类稿件的写作添加素材,图书馆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0vtr1.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