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私人藏书,古今皆有;而私藏典籍供世人无偿阅览,古今又罕。宋代时庐山就有这样一个私立图书馆——李氏山房。 李氏山房本是庐山白石寺内的一间僧舍,是宋代李常少时读书的地方。 白石寺又名白庵,坐落在五老峰第二峰山间,始建于南唐元宗李璟保大年间(943-957年),历九百余年,间有毁损,屡得修葺;清咸丰年间最终毁于兵火,今已不存,仅留遗址。尤其是李氏山房故居,山民感念李常遗爱,护基保全,并将李常所居之地称为李家山。 李常,字公择,建昌(今南昌)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卒于宋哲宗元家庭成员五年(1090年)。他是苏东坡的好友,又是黄庭坚的舅父,他妹妹是黄庭坚的母亲。少年时的李常即来到庐山,寄住在白石寺中,深爱此处清幽,适于读书,便在寺中东厢房住下,灯窗苦读,在此期间,积书万卷,存于僧舍之内。十年苦读,积学深厚,出山应考,一举得名,考取进士,旋即被调为江州(九江)判官。英宗时擢为太常博士;神宗熙宋初(1068年)改任右正言(谏官)。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哲宋立,次年改元为元,时高太后(英宗皇后、神宗结疤亲、哲宗祖母)临朝,司马光为相,朝廷废除新法苛政,急需一批德望之臣进入枢要,李常遂被擢为礼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不久又进为兵部尚书,李以年高为谢辞不就;虽未就职,但已领衔,宋人周必大著文述李常事便以“李尚书”为称。后被派任邓州(今河南邓县)知州,不久又派往四川任职,就在前往成都时,卒于途中。亲属将其骸徙于建昌,满足其魂归故里的遗愿。《光绪江西通志》载:“宋尚书李常墓在建昌县军山”。(今昌北新祺周军山) 当年李常在白石寺课读,深感读书为道,离寺出山时,便将万卷藏书全部留在寺中,由寺僧管理,供山民与士人览阅,以助后学。山中之人感怀其惠,便称其书室为李氏山房。苏东坡为此特意写了一篇《李君藏书房记》,此文收录在《八大家文钞》内。自苏轼之后,多有名贤赞述此事,宋人周必大、朱熹、杨万里,明人桑乔(《庐山纪事》的作者),明清之际的黄宗熹,清代的曹秀先(乾隆时官居礼部尚书,《四库全书》的主纂官),近世的陈三立,都曾著文赋诗赞誉李常。我想,古之圣贤劝人“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此训堪为万世典,李常倾万卷私藏助世人之学,此举堪为万世表。 这就是一千年前李常在庐山创设的私立图书馆。中国近代国立图书馆是百余年前由张之洞倡议并奏请清廷在北京建起,此乃大功德事。然张之洞此为,与千年前李常的义举相比,其功孰大?人类今天的万家灯火,是由最初的点点星火一步步艰难走来。在图书馆的进程上,李氏山房岂不具有星光之辉!
|
古代庐山的私立图书馆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