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你充分利用了吗?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2/5/25 13:49:17  浏览次数:4912次
分享到:


很多在校生并没有意识到本校图书馆对他们的重要性,因此对馆藏资源的利用十分有限青菱/

本报记者 白玉静/策划兼执笔

每年的六七月份,都有六百多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回首那几年的青春岁月,有留恋与不舍,也会有一些无奈与后悔。而前不久,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就以大学最后悔的事为题,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共5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00名学生中,过半的人选择了图书馆去得少这一选项。最终,图书馆去得少选项以103票位居大学最后悔的事问卷调查榜首。

 虽然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所作的这次调查,可能从样本选取的范围和数量方面不够科学和权威,但是大学生对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程度,从这项调查中也可略知一二。


    不要等到毕业才后悔

张立艳目前在一家外企做翻译工作,2008年从大学毕业的她如今走上工作岗位已经4年了。但她说,虽然毕业了,自己还是基本上每个月都去图书馆一次,借阅一些书籍,不仅借与专业相关的书,还借一些小说,或者旅游生活类的书。她说,自己很喜欢去图书馆,可是大一下学期她谈恋爱了,男朋友在西安,自己在苏州,两个人经常是往返两地,因此自己的时间被占去了大部分,所以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怎么去图书馆。她觉得大学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因此在校期间应该多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看看书,而且在校期间时间也比较多,工作后即使想看书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了。

针对此话题,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在校生,他们多数都对目前自己利用图书馆的状况不满意。赵小明、关京京、韩茜、崔秋燕、张丽娟等都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他们告诉记者,因为专业需要,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在实验室做实验,所以很少去学校的图书馆,除非所需知识不够解决科研问题时才去图书馆借书参考。赵小明说,很遗憾自己在本科学习期间,没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图书馆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上自习,或者是学一些专业课的知识。如今到了研究生阶段,只有两年半的时间,要做实验、还要为找工作作准备,所以希望低年级的学生多利用图书馆资源充实自己,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知识。

赵需要目前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学专业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他认为,去图书馆看书的频率与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的不同学习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不同年级有关。正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一样,信息的需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供给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去图书馆看书的频率。比如一年级学生因为平时忙于上课,基本上没有闲暇的时间或还没有意识到图书馆的潜在价值,另外也没有毕业论文的强烈信息需求,所以会去得相对少些。毕业班学生忙于毕业论文,需要查阅大量的数字文献与纸质文献,所以去图书馆的频率相对高些。对于自己来说,博士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平时需要写较多的课堂论文,所以会经常去图书馆,二年级基本上没有课业,一般都是在宿舍通过网络获取文献,较少去图书馆,但将来到三、四年级时,因为要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肯定会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

赵需要说,自己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程度远远不够,我很清晰地记得北大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曾在课堂上说过,一定要好好珍惜在北大读书的绝佳机会,多读好书,把图书馆的凳子坐烂。’”王老师的话说得很深情,饱含着对我们的期望,因此,在未来两年,随着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相信自己会更加充分地去利用北大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


    学会自主利用图书馆

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学术底蕴主要是通过读书形成的,奇思妙想往往产生于读书之中。那么怎么读书?如何读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自主利用。在上海,20102011年度复旦大学图书馆单册借阅排行榜上,文学类图书中借阅最多的是东野圭吾的《宿命》等推理悬疑小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某单月单册借阅排行前三名则分别是《明朝那些事儿》《大唐双龙传》和《苍龙转生》。在网上,一项对大学生床头书种类的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如何社交等方面的书。这样的图书借阅现状,无疑暴露出大学生目前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好不容易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几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文经典阅读,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除了大学语文以外,基本都是专业课的理论与技能培养,经典意识的匮乏和学校教育实用化的倾向,使得大学生普遍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知之甚少。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宋姬芳说,人民大学图书馆曾作过一次关于在校大学生阅读量的统计,并且发布了一个借阅次数排行榜。《西方经济学》《国富论》《世界是平的》等经济学的一些经典著作以及《平凡的世界》《京华烟云》《红楼梦》等文学类的经典作品都排在了前十名,这可能和人大的学科设置及学生的精神追求有关系。

宋姬芳认为,在大学期间更需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一般在校生对图书馆的发展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比如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都在不断增加,但很多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资源的存在,虽然在每年新生入校的时候,每个图书馆都会对新生进行一些培训,但在那个时候学生往往不会在意这些事情,没有仔细地听,所以对本校图书馆的资源了解得并不是很多。以人大的学生为例,有时候他们会到外面的图书馆查资料,比如去国家图书馆,而实际上本校的图书馆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讲,第一要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充分了解,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要重视起来;第二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因为图书馆在资源的选择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配置资源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学科的设置,学科的建设以及学科的发展,所以图书馆的资源应该说是学科资源利用过程当中的精华部分,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李树魁也认为,大学生必须要注重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应对考试与提高自身素质方面实现平衡。在阅读方式上,可实现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的结合,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不断充实与提高自己。


    大学图书馆应主动作为

现在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在建设新馆,在硬件设施和阅览环境等方面改善了很多,比如从去年以来相继投入使用的人民大学图书馆新馆、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新馆等。据人大图书馆副馆长宋姬芳介绍,新馆的服务理念更加先进,图书馆将不仅是资源中心,更要打造成学生的学习中心、文化中心、休闲中心,功能要比过去丰富很多。这样的多元功能体现在服务的举措和馆舍布局上面的话,就会越来越吸引学生。同时图书馆还会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每年4月份的世界读书日期间都会推出一些主题活动,今年就以多媒体服务的宣传作为主题举办了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胡远珍也介绍,知识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改变了读者的信息需求方式,由此对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也非常重视适时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通过变革来适应新技术发展与读者需求的变化。比如:调整图书馆馆舍布局使之更加方便读者,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邀请专家学者举行读书与人生成长方面内容的报告,读者活动月期间集中举办书展、讲座、文化展览、优秀读者评选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平时也定期不定期举办多种活动,通过各种媒介来推广阅读,引导读者有所读、有所不读。

南京大学图书馆也在引导阅读方面推出了很多举措,据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介绍,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邀请名家为大学生推荐必读书目,与大学生一同分享读书体验,还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同时通过移动图书馆进行图书的推荐阅读。

此外,南京大学图书馆还吸收大量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各项管理与服务之中,使图书馆的服务更接近学生的需求。目前该馆已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数以千计的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同学们,有效地分担了图书馆的工作,为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与管理作出了贡献,同时,同学们在图书馆的舞台上不断地磨练与提高自己,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步伐的推进,我国现在正处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时期。一方面,大学图书馆在丰富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过程中要积极向学生作推介,另一方面,当代的大学生也应珍惜在校期间的机会,多多关注自己身边的图书馆,不断积累知识,储蓄自己的精神财富。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0zmi7.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