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营养易消化的软图书馆学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2/8/31 15:46:35  浏览次数:4395次
分享到:



读书使人哆啦
A

 

 

多营养易消化的软图书馆学

——读《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有感

原载:《图书情报工作》201285615

 

刘时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  湖南娄底  417000

 

     第一眼看到《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以下简称《软图》,王波著,海洋出版社,20104月出版),书名中的字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让我瞬间联想到软件与硬件欺软怕硬吃软不吃硬软硬兼施敬酒不吃吃罚酒等内涵丰富的词汇,从而让我对软图书馆学有了表层的理解。阅罢此书,发现对硬图书馆学之味有点腻了的图林人喝点软图书馆学不愧为一剂中和提神的良方,对有欺软怕硬基因的非专业馆员,软图书馆学不愧为一道正合其胃的美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并能迅速补充体能。下面就将笔者从《软图》中解读出的六大营养之功效荐书刻人普会绘图导写播爱细细道来,与业界各位同仁共享。

 

1.荐书

    跟风书克隆书泛滥的当下,畅销书未必有营养,有营养之书不一定畅销。因此,图书采访员们需要一双慧眼才能购买到质量上乘的书籍,不同类型的读者也需要符合各自阅读嗜好的荐书专家。循着王波的阅读轨迹,《软图》给已经或即将成为图书馆员的人们推荐了一系列古今中外的好书。如软图书馆学著作有《书林清话》([]叶德辉著)、《书天堂》([]钟芳玲著)、《21世纪图书馆展望》(吴建中著)、《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吴建中著)、《建中读书》(吴建中著)、《阅读疗法》(王波著)、《阅读史》([]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著)、《图书馆之恋》([]·马里·古勒莫著)、《小猫杜威》([]微奇·麦仑,布赖特·维特著)、《夜晚的书斋》([]阿尔贝托·曼古埃尔著),等等。

    硬图书馆学著作除了《图书馆学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文献分类学》、《信息资源编目》、《信息检索》、《目录学概论》、《情报检索语言》等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外,《软图》还推荐了一大批中外名家的论著,如《图书馆学要旨》(刘国钧著)、《图书馆学通论》(杜定友著)、《文献交流引论》(周文骏著)、《图书馆学导论》(黄宗忠著)、《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程焕文著)、《图书馆精神》(程焕文著)、《图书馆学理论变革:观念与思潮》(范并思著)、《知识交流与交流的科学》(黄纯元著)、《中国旧书业百年》(徐雁著)、《图书馆学导论》(于良芝著)、《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外国图书馆名著选读》(袁咏秋、李家乔主编)、《图书馆英语:图书馆日常用语》(潘华栋、陈兆能主编)、《图书馆学五定律》([]阮冈纳赞著)、《图书馆管理》([]克拉克著)、《图书馆学导论》([]巴特勒著)、《列宁论图书馆工作》([]克鲁普斯卡娅著),等等。

    拓宽知识面之书包括史书、哲学著作、文学名著等,其中重点推荐的有《隋书经籍志》、《汉书》、《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程瑞礼撰)、《欧美环游记》([]张德彝著)、《天龙八部》(金庸著)、《美学散步》(宗白华著)、《春醪集》(梁遇春著)、《泪与笑》(梁遇春著)、《四十自述》(胡适著)、《四十不坏》(孔庆东著)、《周易文化十二讲》(崔波著)、《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编著)、《中国百年畅销书》(徐丽芳等编著)、《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卡尔·雅斯贝尔著)、《论出版自由》([]约翰·密尔顿著)、《人是机器》([]拉梅特里著),等等。

    正如费尔巴哈的名言人是他所吃的东西,读什么样的书,吃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但愿笔者从《软图》中解析出的这份书单对诸位读者有所帮助,能让您顺藤摸瓜,顺着书中之书大练吃功,因为书来源于书。

 

2.刻人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智力资源。《软图》刻画了一位位形象生动、个性突出、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当代图林教育名家,让千万普通图书馆员在短短的时间内与这些精神导师们来了一次全面的心灵对话。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徐雁教授因其弃官、编书、藏书、读书的职业选择与个人爱好而成为了临书仙精神的最好诠释,更因其行走在时尚的都市、怀揣着古典的情怀的女弟子规而闻名业界,也因其为喜欢阅读学研究的读者在许多图林名刊中开辟了根据地而被《软图》誉为阅读学研究领域的孙中山。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图书情报系博士学位却不幸英年早逝的黄纯元老师因对图书馆学的三大杰出贡献(为数字图书馆祛魅、以知识交流说解读图书馆学的本质、推动图书馆学研究实证化)而被《软图》誉为图林的承影剑,喻指人虽逝,术长存。大器晚成的范并思教授不仅教学科研双丰收,而且还是图书馆界的博客高手,被《软图》誉为图林的日月剑,喻指教研、开博齐耀眼。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的程焕文教授观点犀利、发力刚猛、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著作等身,因其最讲图书馆精神而被《软图》誉为图林的舍神剑,正话反说,寓意无穷。任教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的于良芝教授是一位从英伦之拉夫堡大学学成归来的女博士,她率先把国外图书馆界研究的前沿概念引入国内,如图书馆政治经济学、图书馆现代性构建、图书馆学科学化、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学教育殖民化等,让国内图书馆的工作者与研究者大开眼界,被《软图》誉为图林的巾帼佐罗。在亚健康袭卷国人之时,郑州大学的崔慕岳教授不仅事业有为,而且驻颜有术、精力旺盛,被《软图》誉为嵩山童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王锦贵教授不仅精心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善于以师德感化人,以宽容激励人,与学生同欢欣共忧愁,被《软图》誉为图林的极品导师。任职于浙江大学的叶鹰教授因其化学学士、图书情报学硕士、哲学博士、计算机博士后的跨领域多学历背景而被《软图》誉为叶四变,其浓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与多专多能的超人高智商堪称图书馆界的神人。

    除了以上这些图林名师,《软图》还给读者刻划了许多极富创新精神与鲜明特征的图林名编,如具有菩萨心肠、博爱又敬业的贺岁刊导演邹萌生老师,吸足了西湖美丽与韵味的美女编辑吴荇老师,将编辑部华丽转身为国有企业的名编周金龙先生、勾学海先生,重视编辑部人才培养与和谐氛围建设的名编毕红秋女士,坚持学术立场的王宗义老师,有着收藏癖的李金荣老师,极具敬业精神而又不耻下问的王景发老师,造星大腕的韩继章老师,形似毛委员的张欣毅老师,等等,都给图书馆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软图》着力刻画的这些图林教育名家与名编们,有些是作者的业师,有些因为工作关系与作者有过亲密接触,因此着墨较多。诚如作者所言,还有许多学术大菩萨与资深名编们作者暂时还无缘进行深层次的全面了解,于读者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珠之憾。

 

3.普会

    一直以来,参加学术会议是绝大多数普通图书馆员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庆幸的是,《软图》描绘的各种学术会议图景让底层图书馆员们有如身临其会,大开眼界;同时也让学术会议的营养价值得以大面积的普及推广。如图书馆界博客精英们的聚会上海图书馆2.0会议,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纪念《文献交流引论》出版20周年座谈会、北大信息管理系60周年庆典会,《中国图书馆学报》50岁生日庆祝会,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10周年纪念会,web/lib2.0:西湖论剑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会等等。无论是只有几十人参加的小型座谈会,还是数百人参加的大型学术年会,都是名家云集,精彩纷呈,可谓为图林人提供了一个思想交锋、激情点燃、梦想放飞的大舞台。从来只知道学术会议以追踪学术前沿的学术理论性著称,而不知道还有以观赏性为重要会议评价指标的图书馆年会的存在。在以图书馆员为全部演员阵容的图林青年学术论坛联谊晚会上,图书馆知识竞猜、给晚会当天过生日的馆员发纪念品,图书馆礼仪表演、书车舞、图书馆标语和规章制度改错PK扮馆长四幕折子戏等,真是目目精彩,让人浮想联翩。这种学术可视化、论坛话剧化的别开生面的学术论坛,堪称图书馆界的春晚,相信每一个稍有点图书馆精神的馆员都会心驰神往,从此做梦都想参会。

 

4.绘图

    金庸的《天龙八部》描绘了一张天下武林布局图,王波的《软图》则描绘了一张中国图林布局图。首先,《软图》为中国图书馆界解构出了一位图书馆员职业神:他既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深厚功力,又精通荐书之道与阅读之法;既是一位全能的图书馆员,又是一位出色的学科馆员,他就是《天龙八部》第43章出场的司书僧。其次,在图书馆学教育繁荣的当下,《软图》以精神气质为核心评价指标,为喜欢排座的国人描绘了两大图林门派:北大是图林的武当派,武大是图林的少林派。它们就像双子星,闪耀在中国图书馆学的星空。第三,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此语可谓人尽皆知。可以说《软图》给当下每一个有志于成为图书馆人的莘莘学子绘制了一幅图林教育达人布局图,如北大有李国新、王子舟、王余光、王锦贵、周庆山、王益明、刘兹恒等,武大有王新才、肖希明、秦健、刘家真、胡昌平、邱均平、黄葵、李明杰、吴永贵、黄如花等,华东师大有范并思、陆建平、金武刚等,中山大学有程焕文、曹树金等,南开大学有王知津、柯平、于良芝等,南京大学有徐雁、叶继元等,郑州大学有崔慕岳、崔波等,浙江大学有叶鹰、李超平等。第四,《软图》还为每一个图书馆员编制了一张有为馆长名录,如国图馆长詹福瑞,中科院馆长张晓林,上图馆长吴建中,首图馆长倪晓健,杭图馆长储树青,深图馆长吴晞,苏图馆长邱冠华,北大馆长朱强,厦大馆长萧德洪,上大馆长任怀树,蒙大馆长阿拉坦仓等等,有了这张名家图谱与馆长名录,想了解他们学术造诣与管理经验的图林人,只要在CNKI或百度中搜索,各种学术营养与先进理念便会迎面扑来,让您想瘦身都难。

 

5.导写

    不写作与常写作的图书馆员区别很大。首先,王波先生为读者讲述了北大图书馆史上著名的男女二梁的故事。爱写作的梁遇春虽然只活了26岁,却在北大学习和工作的8年时间里留下了二三十种译作和37篇散文,虽然不是与图书馆学相关的论著,但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普通图书馆员之一,被文学界誉为青春写作的先驱,就连青春放笔的李敖和余杰也被认为是秉承了梁遇春的遗风,甚至还为后来的图书馆同仁在爱情上谋福利,漂亮的小妹因为痴迷和爱慕梁遇春的文字而爱上了普通的图书馆员。相比之下,不太写作的梁思庄尽管于1930年获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但由于时代冲击和个人兴趣等原因,没有成为文思滔滔、著作等身的学问家,因而其劳模馆长的形象只活在了与她同时代的老馆员、老教授的记忆里。在新成长的图书馆员那里,梁思庄的名字越来越陌生,影响他们的前辈都是那些有著作传世的名家。因此,王波呼唤:每个图书馆员,应该发扬为职业尽忠、为学科尽孝、为个人尽责的书间道精神,用文字记录下对图书馆职业哲学的反思、工作理念的升华、实践经验的总结、专业理想的探索、服务前景的描绘,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其次,王波先生既是《大学图书馆学报》的编辑,又是论文写作的高手,在《软图》的许多篇什里,他向热衷于写作投稿的图书馆员透露了编辑选稿期刊发文的秘方与治学作文的诀窍。

    “它虽然被宣讲过,可是却从未被发表过,所以打着著作权的名义,一向对文章的贞操十分在意的期刊们还是对其表示了兴趣P197。由此可知文章的原创性是稿件被采用的首要标准。

    “编辑的责任说大也大,如果把错关,导错向,话语权分配不公,经年累月,对学术的扭曲、危害作用不可小视P79。这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不同的刊物有着不同的学术导向,同一刊物的不同栏目的发文数也是有规定的。

    “有的刊物认为,图书馆学的发展是横向发展或向宏观发展,举凡知识管理、信息管理、竞争情报、政务信息等,都属于图书馆学的发展,所以发表的论文范围很宽。《大学图书馆学报》要求跟高校图工委的宗旨一致,……,所以刊发的论文范围较窄,……,还有不少图书馆学期刊,看着是图书馆学的园,长的其实是不明学科的苗P82。因此,要想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了解刊物的办刊宗旨与栏目设置非常重要。

    “编辑们在做编辑工作的同时,兼做图工委秘书处的工作,经常组织或参与一些图书馆界的大型会议,这就极大地扩大了编辑们的视野。……,感觉就像猛然站在了图书馆界的前沿高地上,……,也能从全局角度和行业大势角度衡量来稿的价值了P80。可见关注图林大小会议情况与业界征文主题是了解学术前沿动态的捷径。

    “我是一个具有旺盛好奇心的人,每接到一个专家的稿件,就把求知的触角伸到他那个领域,捎带了解他的别的成果,久而久之,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完善、知识范围的扩大很有帮助P80。相信每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图书馆员都能从这段文字中图解出读书治学的秘方。

    “一些研究表明,目前学术界最经常将博客作为学术参考源的前三名学科分别是传播学、教育学、图书情报学。不仅行业新闻总是通过博客得到最新报道,许多理论问题都是通过博客进行预演、彩排和普及P84。由此可见,图林名家博客、学者博文已成为图书馆人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

    在《网络图林入正史》一文中,作者以他的名文《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的出炉过程为例,从侧面向图书馆员们进行了导写传授:古人治学,强调读书得间,就是要在不疑处生疑,找矛盾,找空隙,找盲点P108。《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正是王波先生在《大学图书馆学报》读者沙龙的主持得间中与写博得间中捕获了灵感,由此生发开来而做的一套学问。在文章出塞之前,我对文章又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再造与装修。首先,对文章的议论范围进行了校准,……;其次,对文章进行了理论装修,……;第三,对文章进行了语文装修,重点是把各个小标题修改得基本对仗,把文中所有用词的准确性进行了重新检查,……。范围校准、理论装修和语文装修应该说是论文修改的通用方法,希望大家在投稿前,也能在梳妆台前多花点时间,让文章以更姣好的面容打动编辑的凡心P197-198。这字字句句、条条理理,不正像一个地道的语文老师在向学生传授作文之道吗?

 

6.播爱

    播爱,在《软图》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图书馆员应该具有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这精炼、简洁的四爱精神,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然而,王波先生却用网络图书馆学词汇,将这四爱精神阐释为临书仙精神(临书而立,陶然若仙)、逗腐儒精神(微笑服务、乐观生活)、书骨精精神(书界骨干精英)、书间道精神(读书得间,书间求道),可谓风趣幽默而又不乏哲思睿智。

    另一方面,中国图书馆学是一门爱情之学。首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先生和夫人姚翠卿女士,谱下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千古爱情传奇。其次,据王波的考证,在图书馆学领域,凡是同系同学、同业同仁缔结姻缘者,多数婚姻美满,事业有成。如范并思和胡小菁、徐雁和谭华军、徐建华和唐承秀、姚伯岳和肖珑、代根兴和周晓燕、陈传夫和林嘉、谭详金和赵燕群、曹树金和罗春荣、屈义华和曲晓玮等等。无怪乎,夫妻党被誉为图书馆界的第一大党。所谓爱屋及乌,事实上,但凡爱阅读、爱书籍之人都是极其喜爱图书馆的,两个同时爱上图书馆的王子与公主互相擦出爱的火花也就不足为奇了,也就不难解释当下的大学图书馆为什么会成为90后们保鲜爱、播撒爱的爱意融融的伊甸园了。年青的后生们,爱是需要学习的。如果你想拥有杨过与小龙女般海枯石烂的爱情,就来图书馆修炼吧!如果你想培养爱到地老天荒的信念,就来学点图书馆学吧!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王波先生用清新可人的随笔体着力打造的软图书馆学给业界学人带来了诸多快乐与营养,也给吃软不吃硬的馆员们开出了一张清甜药方,从而一改良药苦口的传统。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的当下,期望这张清甜药方能够早日传播到生态学、环境学领域,让人类在快乐地品尝多营养易消化的软生态学、软环境学的过程中与地球永恒!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2d9f71010183e5.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