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她患上了重病,每天顽强地与时间赛跑;20年间,她省吃俭用,好事做不停;临终前,她毅然捐款30万元资助贫困学子,这30万元里,包含了她的死亡抚慰金……
“老乔,我亏欠家里太多,但我还是想把学校的抚慰金等都捐出来,在母校设立一个励志奖学金,帮助那些优秀贫困的家乡孩子。”5月10日上午11点左右,在镇江一院抢救室内,一字一顿说这话的是江苏镇江船艇学院45岁的图书馆馆员杨粉娣,她口中的母校是江苏省溧阳市别桥中学。看到丈夫乔华章郑重地点头,杨粉娣缓缓地闭上了双眼……
老乔和一旁的儿子泪如雨下。
日前,乔华章在镇江船艇学院与别桥中学签订了总额为30万元的励志奖学金协议,这30万元中包括了杨粉娣的死亡抚慰金,老乔将连续10年每年拿出3万元。
1989年,杨粉娣从南京大学图书情报系毕业后参军入伍,3年退伍后在镇江船艇学院图书馆馆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在校内她和老乔相识、相爱到结婚。
然而,平静的生活就在1992年儿子出生的那一刻被打破了。
25岁的杨粉娣被告知:患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这是一种除骨髓移植几乎没有根治可能的血液病,杨粉娣就此被宣判为“终生病号”,老乔永远记得医生的那句叮嘱,哪怕是一场伤风感冒,都有可能要了杨粉娣的命。
20年来,杨粉娣饱受重症折磨,却从不低头。船艇学院图书馆馆长丁新华告诉记者,按照规定杨粉娣可以申请回家休养,但她主动提出要在一线工作,20年来,杨粉娣从没有因为病情耽误工作。
对于杨粉娣来说,她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作为资深馆员,她主动挑起了馆内新人“传帮带”的担子。年轻同事袁彤彤和万春蓉深深记得,每天早上,杨粉娣都会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而她的解释让身边的同事为之动容:“我这毛病,早上精神状态是最好的,到下午就没有什么力气了,我是和时间赛跑的病人,要充分利用每一点时间。”
由于一直带病上班,杨粉娣的病情越来越重,经常上着班就出现不适,她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到校卫生所输液,输完液后,她又回到图书馆继续埋头苦干。虽然身边的人一直劝她好好休养几天,可她总是笑笑,“太浪费时间了!”
“她就是个工作狂。经常一坐一上午,甚至晚上、双休日、节假日都来加班!”丁新华说,血液病非常忌讳接触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这些有辐射的设备,但因为工作需要,杨粉娣从没有主动离开过。
5月1日,在镇江一院接受化疗的杨粉娣身体已经极度虚弱,而此时,母校别桥中学正在举行20年校友会,前往母校聚会的正是杨粉娣那一届校友。
同学们没有看到昔日的“大姐大”,都觉得非常意外,追问校领导后才得知她重病在身。聚会之后,一帮同学追到镇江,面对已经连说话都困难的“大姐大”,他们泪如泉涌,对于杨粉娣捐款30万元的做法,同学们并没有惊讶,“我们知道她会这么做。”
在同学眼中,杨粉娣是一个只会奉献的人。上学期间,班上有谁生病都是“大姐大”冲在前面照顾;学校组织捐款帮助山区孩子,“大姐大”速度最快,捐得最多……
“一次同学聚会,大家在讨论母校因为地处农村,还有不少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时,杨粉娣当即表态,要尽己所能帮助孩子们。”一位同学回忆说。
老乔说,平时夫妻俩看电视报纸时,都十分留意那些贫困学生,并且一直寻找赞助学生的方法。那次同学聚会后,杨粉娣就找到老乔商量,最后决定在母校设立励志奖学金。
30万元不是小数目,尤其对于一所乡镇中学而言,这不仅是奖学金,更是杨粉娣20年来一分一分积攒来的。“我们要保证把钱一分不落地全部用在孩子身上!” 别桥中学校长宋达说,首笔3万元的励志奖学基金上月学校已收到,学校将分上下学期两次,奖励100名左右优秀的学生。
在外人看来,杨粉娣是一个出手大方的人,但在丈夫眼里,她却很抠。
杨粉娣与丈夫都出生在农村,从小饥一顿饱一顿的艰辛生活使夫妻俩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虽然夫妻两人都是工薪阶层,但父母年老多病,需要他们赡养,儿子正在读大一,正是用钱的时候。而且,20年来,杨粉娣的病更是家里一笔庞大的开销。
贫困的家庭生活,没有减少杨粉娣的奉献热情。老乔告诉记者,汶川大地震,她偷偷从家里拿走好几床新被子捐给灾区,回家后又鼓动丈夫捐款。
在杨粉娣家,老乔翻箱倒柜只找到杨粉娣生前的两张生活照。“为了省钱,我们全家很少拍照片。”老乔淡淡地说。
杨粉娣把全家人从牙缝挤出来的30万元,一股脑捐给了母校。她不仅跟老乔反复商量,同时也毫不隐瞒地告知了儿子乔杨奇。“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会不折不扣地帮助父亲,一起完成母亲的遗愿!”儿子乔杨奇坚定地说。(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翀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