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图书”一醒惊天下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3/12/25 15:27:05  浏览次数:4359次
分享到:

    

    □本版撰文/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童话故事里有“睡美人”,现实的图书馆中也有“睡美书”。那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人借阅过的“睡眠图书”,是不是就该扔掉?其实,图书馆里每一本书都是静静躺在那儿等待它的知音,有的书甚至过了100年,才认识其价值。

  例如,在中大图书馆有本躺了80多年无人借阅的《人生地理学》,近年却发现它是日本执政党公明党的精神源头;出版于1921年讲述清末民初广州市政建设规章制度的书,88年后一位写博士论文的副省长成为其第一个读者……命运微微一笑露齿,泄露的却是无价之历史信息。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几大图书馆,挖掘“睡眠图书”不为人知却应被大众了解的故事和价值。

  1921年出版的图书助副省长写论文

  图书馆界有个著名的二八定律:20%的藏书就能满足80%读者的需求。那些借阅率很低甚至几十上百年才有人借阅的“睡眠图书”,犹如等待王子的“睡美人”,静静躺在那儿等待知音,重新苏醒焕发生命。谁是“王子”?下至百姓学者,上至副省长都有可能哦!

  一本1921年出版,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睡了80多年的“睡美书”,终于等来了它的“王子”——一位做博士论文的副省长。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2009年在中大读博,写博士论文《广州近代市政制度与城市空间》,需查找清末民国期间广州城市规划、管理的规章制度、法令汇编。此前,在台湾学者的一些论文里面,有当年相关制度的一些描述,但原始出处在哪里却并不清楚,这让许瑞生很困惑,游走于广州的各大图书馆寻找相关史料。

  他找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咨询寻找相关史料,最终在库房找到了一本《广东省单行法令记纂》,“这本书是1921年广州光东书局出版的,八九十年了,没人借过,找出来后发现,很多书页都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这本书出版后都没人看过,许省长是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

  作为第一个读者,许瑞生将连在一起的书页小心摊开阅读,解决了论文的一些关键问题,还发现台湾学者提到的晚清民国市政建设的那些规章制度,来源就是出自于这本书。“有理论认为,7年内没人动的书就没价值,其实很多书,也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学者会用到,价值才体现出来,找不到这本书,研究某个问题就会受影响。”倪俊明感叹。

  日本公明党源头竟躺中大图书馆86年

  为了一本书,日本的大学全球寻找,最终在中国的中山大学才找到。日本知名学府创价大学翻遍全球的犄角旮旯,只为寻找一个人的一本书!——创价学会创始人牧口常三郎的《人生地理学》。“全球有三个图书馆记录有这本书,但另外两家有书目却找不到书,最后终于在中大图书馆找到了。

  “这本书在书库几十年来也没人借过,创价大学来找才发现其价值。”中大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说。牧口常三郎著名教育改革家,对日本教育有深远影响。1930年创立了“创价教育学会”(创价学会的前身)。他因拒与日本军权政府的政策妥协,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因营养不良而逝世,享年73岁。牧口认为,当时的教育制度抹杀学生的创意和思考能力;教育不应是国家的应急品,而是为了学生的幸福才存在的,他注重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自发心,并排斥填鸭式教育和盲目服从军政的学说。

  《人生地理学》出版于1907年,是牧口1903年写的一本地理学书籍。该书改变了日本传统的地理学教科书的知识传授模式,而是引导孩子从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人生存的角度认知自然。这种观点在现代看来也许并不新鲜,可别忘了,那是110年前,中国还在考八股文,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还晚于该书两年。

  这样一本书怎么会来到中大的?这得感谢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陈子褒。陈子褒是谁现在很少人知道了,但今天所有男学生和女学生都得感谢他,因为他是中国男女同校的创始者。该书是陈子褒的女儿受父母之托,于1927年捐赠给中大前身——岭南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在当年,这本书不仅是对地理学的创新,也是对教育思想、社会价值理论的重大冲击。从书中已然可以窥见牧口日后创立“创价学会”及创价教育理论和体系的思想底蕴,是创价学会乃至公明党的精神源头,这就是为什么创价大学挖地三尺,也想找到这本书。后来,中大将该书的复制本送给创价大学,两校就此结下友谊。

  被日军掠走70年后回归的学位论文

  今年的诺奖刚刚颁发,中国教育界不由再发诺奖之问。抗日战争期间的岭南大学至今名震天下,当年的学生是怎么学的?水平为啥那么高?由于战乱,最能反映当年学生水平的学位论文几乎都没了,对历史研究来说是个遗憾。可谁也没想到,躺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70年的一批资料,弥补了这个空缺和遗憾。

  前年,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日本的电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告诉我们:日本国会图书馆发现一批没有编目的原岭大藏书。因为岭南大学在1952年时已并入中大,所以决定将这批文献资料归还给中大图书馆。”

  两个月后,两个纸箱漂洋过海回到中大。“打开一看是1939-1941年间岭大40本学士学位论文,在日本国会图书馆躺了几十年,从来没人借阅翻阅过,他们清理书库才偶然发现。”程焕文说,论文题目有《我国抗战经济政策论》、《中国三十年来社会思潮之检讨》、《我国公路运输交通之研究》、《中国共产党之研究》等,他分析“这些论文是在当年上千篇论文中被挑走的,大多涉及中国的交通运输、共产党建设、矿业政策、经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情报价值,因此被掠走。”此次“还书”也开创了二战以来日本归还战时掠夺中国书刊资料的先例。

  “睡眠图书”常助突破学术难题

  “经常有专家学者突然来感谢我们,说找到了一本尘封多年的书,帮助解决了某个问题。”程焕文说,经常有沉睡多年的书突然发现有用。

  倪俊明也说在省图有很多类似情况:“著名的东西通常更多人知道,更容易找到。往往是二三流学者的边边角角的资料,往往被大家漠视,少有人关注,但一个领域一个难题的推进、突破,往往就是基于这些边边角角所谓二三流的文献,从中找到突破口。”他举例,“有专家研究解放后政府的扫盲活动,在馆里找到一批延安时期以及解放后的扫盲教材,教材非常浅显,但如果当年因其浅显就认为没价值而扔掉,后人做相关研究就没有第一手资料了。”


转载自: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3-12/05/content_2473476.htm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