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树青:一语释出平等之暖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3/12/25 15:42:23  浏览次数:3733次
分享到:

    

    无论是农民工还是拾荒者,甚至于乞丐,图书馆来者不拒,待之如宾。有人到褚树青处投诉,说允许乞丐进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答道:“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颁奖词:

    一座开放的图书馆,为城市树起文明的地标,也把三六九等的世俗社会拉回到“人之为人”的初衷。

    褚树青是杭州图书馆馆长,他主持的图书馆,从2003年起一直坚持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迄今已有整整10年。无论是农民工还是拾荒者,甚至于乞丐,图书馆来者不拒,待之如宾。有人到褚树青处投诉,说允许乞丐进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答道:“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2011年,网友“贺兰泰”将褚树青的言论以微博的形式向公众传播,那条微博被转发1.5万多条,评论近5000条。舆论一片叫好。有网友评论,杭图对乞丐拾荒者免费开放是寒冬里的暖闻,是知识之暖,平等之暖。杭州图书馆被评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褚树青获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网友将褚树青与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博尔赫斯相提并论,博尔赫斯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

    如今,中国的大城市已可与最发达的国家比繁华。城中的省立或市立图书馆,无一不是美轮美奂,一尘不染,可谓国家的文化与财富象征。但每座城市都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他们身在城市之中,却游离在繁华之外,他们没有余钱、没有本地户籍,甚至没有干净的衣服,他们也能进入图书馆读书吗?

    褚树青的回答是,可以。他认为,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弱势群体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所在。他希望通过自己作为,去改变、教育一些人。

    在杭州图书馆未迁新馆时 ,就有拾荒者走进了褚树青的图书馆。他们往往把所收的“破烂”整理好,放在墙角,然后走进洗手间洗手、洗头,收拾干净之后,才走进阅览室看书。有一次,一名乞丐抱着一本《资治通鉴》在看,遇到路过的褚树青,另一名乞丐赶紧提醒他“馆长来了”,两人诚惶诚恐地站起来,一口气对褚树青说了5声“谢谢”。

    “那种暖意带着笑意蔓延在我心底的感觉,每次想起都感动不已。我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在以行动兑现让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这一承诺。”褚树青说。

    褚树青认为,城市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即城市的第三文化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忘记年龄、性别、职业,自由平等地表达。尽管仍有一些市民对杭州图书馆“零门槛”的做法表示不解,但褚树青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公共图书馆的理念一定会被市民所了解、接纳。

    公共图书馆的本义

    近两年,褚树青与他的“天堂图书馆”影响日增,好评如潮。文化部原副部长、现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称杭州图书馆“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图书馆”;图书馆学资深专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吴慰慈称:“杭州图书馆是一个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标志!”

    媒体人章诗依以为,褚树青无愧于人们发自内心的敬意。一方面,他对乞丐等弱势群体,不仅有强烈的人文情怀,更重要的是从公民权利角度出发,认识到求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唤起了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常识认知。

    1994年10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度修订了《公共图书馆宣言》。该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并提出,应为“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弱者向上的机会,正是公共图书馆的本义所在。

    杭州图书馆走红网络后,新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公共服务应当摘下有色眼镜,敞开胸怀接纳每一个与之共冷暖的灵魂,为其提供栖息的领地,为其延展不尽的梦想。褚树青馆长“无权拒绝他们,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句话应该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原则,让“富人俱乐部”转身为“公民俱乐部”,兑现每一个有尊严的公民的人生价值。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2endl.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