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器件的发展,任何一本书,都能够做成电子文本复制和在网络上传播。这大概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方式,他将会逐步取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纸介质的文化传播方式。
据报道,美国有百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已经在2009年关闭了。大约在此前后美国累计已经有上百家报纸关张。造成报业从业人员的大量失业和转行。其主要原因,就是电子新闻的发达,包括网络新闻、电视新闻的发展。比尔盖茨还预言说:到2020年,全球报纸将消失。
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工作的人们,如何认清、迎接和把握这种潮流。世界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的科技文献库,供人们免费下载享用,而我们则还没有动静。且不说作为科技教育的管理人员,对于如何建设电子科技传媒系统、如何建设电子文献库、建设电子科普博物馆、如何办科技和教育电介质报纸,等等比较大的问题早就应当考虑。我们作为个人,建立一个电子图使馆,来进行“电子藏书”,应当说已经现实地提到每个人的面前了。
这里我谈一点个人的经历。
我从小喜欢书。工作后,经常买书,书架上的书增加得很快,后来不得不增加书架,可是房子的空间又紧张起来。老伴经常警告我要少买书,说房子挤不下了。我心想如果能够把书微型化,看的时候展开来,那该有多好。正好在20世纪80年代初,麻省工学院为世界带头开展了多媒体的研究。我在那时刚接触计算机,就觉得这是一条把书微型化的路子。记得1984年我刚访美归来,就曾经向有关的方面建议进行电子书的研究。不过没有引起多大注意。后来的20年目睹世界电子书的产业汹涌澎湃地发展,我国在这方面是落后了。说明我们的管理人员的前瞻功夫不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就自己搜集各种格式的电子书。至今二十来年,积累的书大致有二十多万本。其规模接近一个有一定大小的图书馆了。为了收集网络上的图书,十多年来,我的计算机一直是二十四小时开着,下载资料。为了节约空间,我把原来纸介质的藏书,陆续送给学生和友好。而电子书,只需要几只U盘便可以存放。在计算机上阅读电子书,有点不方便,因为计算机不便于移动。正好2008年后电子纸的发明,使电子书浏览器做得很小,和一本实在的书的大小差不多,而且容量很大。外出时,只要把它带在身边,相当于有上千本书随身。实在是很方便的。
经常有人问我,你收集那么多书,看得完吗?其实,自古的藏书家藏书,就不是为了一本一本地看的,而是为了查阅的。当你遇到一个问题需要查阅时,手边有这些资料,就方便多了。我的专业是力学,于是在我收集的书中,力学书是重点,兼及物理、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我对科普和科学史有特别的偏爱,于是我又着重收集科普、科技史、科技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例如对力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阿基米德、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惠更斯、柯西、欧拉、拉格朗日、钱学森、周培源等人的著作、全集、传记、后人的评论和考证,都有专门户头收集。在涉及他们需要查阅时,很是方便。就不用经常上图书馆了。
从网络上收集电子书,一般说来,对于版权过期的文献反而易于收集,越是近期的文献越不容易,除非与有这种需要的相互交换。当然也可以花钱从网络上购买。不过那应当是对自己十分重要的资料。
资料多了,就有一个分类管理的问题。这方面,我做的也不十分满意,还在不断改进中。不过重要资料一定要有复份,以免硬盘坏了时造成损失。
转载自: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76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