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学是求知的象牙塔,那图书馆,就是塔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作为一座拥有170余万册藏书的现代化大型图书馆,从文史到科学,从大众到专业,或阳春白雪尽显科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或下里巴人为课余众人所津津乐道,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但笔者近来却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好多同学之所以进入图书馆,为的只是馆内安静舒适的自习环境,而不是书库里各式各样的书籍。也就是说,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图书馆,是一个等同于自习室的存在。
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看一个调查数据: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加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当然,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应该是超过这个平均值的,但是在把图书馆当成自习室的大前提下,即使超过了又能超出多少呢?显然,并不很多。
诚然,我们必须承认,自习是好现象。但是,当自习成为大学生与文字接触的唯一路径,当自习室成为图书馆的仅剩功能,还有谁能信心满满的称赞自习的好处?满满图书的借阅室成为空旷无人的寂地,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很好的形容到了图书们复杂的心情。
宋人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此处的书指的当然不是课本和辅导资料,而是能够提升人们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精神食粮。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学霸,更需要的,是真正的智者。“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并不是说大家愚笨,而是说,用知识的亮光驱除了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与定力。
作为书册的聚集地,图书馆毫无疑问成为了提升社会涵养的一条捷径。在种类、学科众多的图书馆,只要能静下心来接受知识的洗礼,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去和价值所在。喜文史,就去文史类区域,定可知历史兴替,徜文学海洋;爱沉思,就去看哲学类书籍,定可读众人心理,游思想圣殿;好科学,就去研究专业领域知识,定可开科学大门,探神奇奥秘。以潜沉之心坐热图书馆的冷板凳,一定能够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此间种种,才是图书馆的真正价值所在,岂是一间小小的自习室比得了的?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获取向上力量的方法。结束图书馆可悲的自习室命运吧,别让图书馆沦为自习室之流。好好利用起图书馆的资源,因为,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转载自:http://www.gongxue.cn/xinwenkuaibao/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