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从500万增长到8亿 今年立项2900项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1/11/18 10:39:45  浏览次数:4503次
分享到:

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背景资料

(2011年5月26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一、国家社科基金的设立和作用

  党中央历来关心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更好地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1986年,经党中央批准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

  20多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国家社科基金始终把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并把这个要求体现在选题规划、评审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等各个环节,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二是国家社科基金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高度重视并大力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为党和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参谋和咨询作用。三是国家社科基金积极扶持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推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学术观点、学科体系、科研方法和科研组织管理创新,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四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凝聚和培养人才的过程,哲学社会科学界许多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就是在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成长起来的,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广大专家学者、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五是国家社科基金注重项目评审和管理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和运用良好机制有效引导学风建设,在推动学术界形成优良学风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此外,国家社科基金已成为我国许多社科研究机构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成为各地专家学者承担高层次项目的重要渠道,如去年有12个省份获得的项目资助经费超过1000万元,其他省份也都有几百万元,远远高出各省区市自身的年度社科研究经费。这些项目和经费对于推动各地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培养人才、稳定队伍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总的看,国家社科基金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作用越来越明显,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培养出一大批功底扎实、锐意进取的学科带头人,日益成为党中央联系、团结、凝聚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体制

  1991年6月,中央决定设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国家社科基金,组织评审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和宣传推介等工作。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设有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各省区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下工作事项:1、代为受理所在地申请人递交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2、代为检查所在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3、参与组织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鉴定、验收和推广。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央党校科研部分别管理在京高等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国家机关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项目和经费管理以及成果鉴定工作。以上三个部门合称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委托工作的范围与各省区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工作范围相同。

  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在国家社科基金中单列。三个学科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鉴定结项等工作,分别由全国教育规划办公室(设在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艺术规划办公室(设在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办理。 三个学科的经费由国家社科基金单独切块下达,有关管理办法由三个学科单独制定。

三、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小组

  国家社科基金设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管理学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

  学科规划评审小组的职责是:1、协助制订本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2、评审本学科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出资助金额建议;3、参与本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鉴定、验收和推广。

  学科规划评审小组成员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聘任,聘期一般为五年,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和增补。调整增补工作一般五年一次,上一次是2009年。这项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比较强,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主要是做到“两个严格”:

  一是严格准入资格和条件。入选专家必须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本学科领域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前沿问题,学术造诣深厚,在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和声望;必须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学风优良,责任心强,办事公道。凡有不良信誉记录者一律不能担任。

  二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首先请现任学科评审组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推荐本学科符合条件的人选。然后对专家人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提名情况提出候选专家名单,请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对候选专家的政治表现、学术水平和道德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提交书面审核意见。建议人选名单报请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上网公示,对无异议的人选由领导小组正式聘任并上网公布。

  经过去年的增补调整,目前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专家总共有800人,通讯评审专家有15000人,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地区分布都比较合理,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基本上可满足每名专家五年内轮换上会两次的工作需要。

四、国家社科基金增长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之初每年500万元,以后基本上每年都有增长,特别是近十年来,增长幅度较快,今年已达到8亿元。“八五”以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增长情况如下:

  “八五”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基金额(万元) 1300 1400 1600 2000 2250

  “九五”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基金额(万元) 2350 2500 2650 3800 4950

  “十五”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基金额(万元) 6000 10000 10000 12500 17400

  “十一五”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基金额(万元) 22700 23000 30600 38401 59954

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别及其定位

  目前,国家社科基金已形成包括年度项目、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六大类项目的多层次项目资助体系。其中,年度项目主要资助专题性应用研究和一般性基础研究,着眼于培养人才、锻炼队伍。重大项目和特别委托项目主要资助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着眼于服务决策和推动学科建设(两者的区别在于评审方式不同,重大项目在全国范围公开招标,特别委托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委托立项);西部项目主要资助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课题研究,着眼于培养激励稳定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队伍;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优秀科研成果,着眼于鼓励和倡导严谨治学、崇尚精品的优良学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出版,着眼于对外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 

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实行“面向全国、公开申报、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的原则,目前采取的是匿名通讯初审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评审方式。通讯初评的做法是,按照选题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将同类选题分成一组以便于相互比较优劣;按专业对口和“小同行”评议原则,每份申请书活页随机抽选5名专家进行审读打分,然后按加权平均分的高低分组排序,确定入围分数线,线上入围,线下淘汰,这个步骤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完成。会议评审按照学科评审组专家主审、小组讨论推荐、大组无记名投票、学科组长签署意见等四个规定程序进行,严格把握标准,严肃会议纪律,强调学科组长要负总责,强调专家主审和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评审专家严格执行回避和保密规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为确保评审立项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在各个环节都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在课题申报环节,明确要求申请人必须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立即予以撤项并通报批评。二是在通讯初评环节,为确保评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采取“背对背”的异地匿名评审方式,专家所评材料都不是本省或本单位的,凡发现评审材料中透露申请人相关背景信息的取消参评资格。三是在会议评审环节,通过制定《评审细则》,对评审程序、评审要求、操作流程、评审纪律等作出明确具体规定,评审专家人手一册,严格按章操作。四是在评审工作结束后,将立项名单全部上网公布,公开接受学界和社会监督;对所有获批立项的申请人所填前期成果逐项核实,去年经查实有4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课题被取消立项资格。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期管理和鉴定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注重项目中期管理,通过组织开题会、召开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审查中期检查报告书等多种方式,督促和引导项目承担者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

  目前,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验收结项工作采取通讯鉴定和严格审核相结合的办法。成果完成后先经过5位同行专家以双向匿名的方式进行通讯鉴定,再由全国社科规划办综合审核。审核时根据成果的不同情况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式:一是对质量很好或较好的,准予结项,同时将鉴定意见中的具体修改建议反馈课题组,要求进一步完善成果。二是对质量虽达到结项要求但仍存在一些学术硬伤或鉴定专家提出较多重要修改意见的,暂缓结项,反馈鉴定专家意见供作者参照修改并写出修改说明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复审。三是对质量未达到结项要求,但有一定修改基础的,反馈鉴定专家意见请课题组参照修改后重新申请鉴定结项。四是对质量未达到结项要求且没有修改基础,或虽经认真修改但限于学术功力二次鉴定仍不合格的,予以终止。五是对成果存在政治问题、学术不端行为或质量极其低劣且缺乏良好治学态度的,予以撤项。全国社科规划办在项目验收结项工作中严把成果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对提高成果质量、引导优良学风起到了显著效果。

  在验收结项工作中,全国社科规划办强调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在严把政治方向关的同时充分尊重不同学术观点,鼓励学术争鸣。当课题组与鉴定专家在某些学术观点上存在分歧时,给予课题组充分说明的机会并允许其保留自己的观点,此举得到项目负责人的广泛认同。

  为推动鉴定工作有效开展,引导鉴定专家坚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的态度,全国社科规划办专门建立了“鉴定专家信誉档案”。对那些鉴定工作认真负责、所提意见客观公正的专家,记入“认真负责鉴定专家档案”予以表扬,每月在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上公布。对于个别敷衍鉴定工作、责任心不强的专家,则从专家库中除名。通过这一举措,在成果鉴定工作中树立了对学术负责、对他人成果负责的良好风气。 

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转化

  优秀成果的宣传推介和应用转化是国家社科基金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全国社科规划办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全国社科规划办努力拓展宣传推介渠道、丰富宣传推介内容、改进宣传推介方式,大力宣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着力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弘扬优良学风。具体来说,一是通过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为中央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十一五”期间共编发350期,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批示400多次,其中,2010年编发100期,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批示110次。二是通过《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版(每两周1期),扩大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三是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选一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和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均可申报,去年有62部作品入选),资助出版一批能够反映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优秀成果,集中展示和宣传社科界的学术创造力。四是通过实施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对外宣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推动提升中华学术的国际影响力。

九、“十一五”时期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总量逐年大幅增加,学科设置和项目类别进一步拓展,新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增设管理学科。申报数量从2006年的15319项增加到2010年的27171项,五年累计申报99617项,比“十五”时期增长了近一倍。立项数量从2006年的1665项增加到2010年的3154项,五年累计立项11098项,比“十五”时期增长了一倍。项目资助额度不断提高,年度项目平均由2006年的7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3万元,重大项目达到80万元。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推出4800多项最终成果和37600多篇阶段性成果,其中有100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许多成果被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纳入决策参考,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年来,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注重“前期资助”到注重“前期资助”和“后期资助”相结合,从严把项目“入口”到严把项目“入口”和“出口”并重,从加强对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到突出对研究成果的宣传推介,从促进国内学术交流合作到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初步形成了体现社科研究规律、符合社科发展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十、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情况

  今年的年度项目评审工作会议5月23日刚刚结束,有关评审数据正在统计汇总之中,评出的建议立项名单报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后,将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公布评审结果。

  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个学科共受理申报21182项,由于实行了适当限额申报措施,申报数量比去年减少22%,但质量和层次有明显提高:申报质量较高的重点项目比去年增长了5.5%;正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申报比例提高了4个百分点;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社科院等重点科研单位申报数不仅没有减少,有的还有所增加;自选课题比例较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同类选题重复申报的现象大大减少。

  从各学科申报情况看,超过1000项的有应用经济、法学、管理学、中国文学、语言学、哲学、中国历史、马列?科社、理论经济等10个学科;从各地申报情况看,超过1000项的有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以及上海、湖北、江苏、湖南等5个单位;从五大系统申报情况看,高校系统18450项,占87%,社科院系统1019项,党校系统1031项,党政机关236项,军队系统244项,其他202项。

  今年23个学科全部实行通讯初评,每份申请书的论证活页由5名同行专家评审,随机挑选专家4772人,发出评审材料11万多份,回收率连续多年保持为100%。通讯评审专家全部具有正高职称,95%以上是博士生导师,学科评审组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部参加,权威性和专业对口性进一步增强。通讯评审入围比例人文学科按计划立项数的2.1倍、社会科学按1.8倍提取上会课题。通讯评审的结果是,共有6000个课题入围,提交本次会议评审,大体上是入围2项可评上1项。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会议批准,今年计划立项总数为2900项,比去年增加615项,增长27%。其中,重点项目200项,一般项目1700项,青年项目1000项。平均立项率达到13.7%,比去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项目平均资助额度比去年均有增加,重点项目25万元,比去年增加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1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加3万元和5万元。


转载自:
http://www.wenming.cn/ft_pd/zb/xwfbh/bjzl/201105/t20110525_189686.s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