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国家图书馆党委:“文津讲坛”兴学习之风,做文化津梁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2/3/13 16:16:42  浏览次数:3148次
分享到:

周和平与厉以宁


周和平与厉以宁

 

  “文津讲坛”是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公益性学术文化系列讲座,创办于2001年元旦,迄今已举办讲座近600期,成为国家图书馆乃至全国著名的品牌讲座。“文津讲坛”秉承国家图书馆文化教育传统,依托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服务百姓,讲座广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莅临演讲,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和平台,成为推动全民读书、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园地。文津讲坛,走过十年,在丰富和创新中,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

 

  一、承续历史脉络,创建时代品牌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图书馆时代,文津街七号常常举办讲演报告会,指导阅读,讨论学术。讲座成为国家图书馆服务社会、履行文化教育传播职能的传统。一些早年讲座的听众,今天作为著名学者,在讲台上,传承着文明,播撒着智慧的种子,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200111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推出系列学术讲座,2003年元旦,讲座冠名为“文津讲坛”。文化部、国家图书馆领导对“文津讲坛”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02年,孙家正部长视察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时,就对讲座高度肯定。周和平副部长(现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更是多次出席、主持讲座。国家图书馆已故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不仅积极倡导,还有主讲人、忠实听众、支持者多重身份。

 

  二、明确“文津”定位,突出讲坛特色

 

  文津讲坛定位为面向社会大众的节假日双休日讲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学习的乐趣。讲座坚持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突出雅俗共赏、普及与精深兼得的特点,讲座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建筑、法律、教育等众多学科领域。“让大家宏论走进百姓生活”,成为讲坛的特色。国内外众多德学双馨的学者,如任继愈、启功、朱家溍、吴敬琏、厉以宁、汤一介、张岂之、袁行霈等都曾受邀开讲。

 

  三、扩大讲座影响,让学习过程成为享受。

 

  为使读者随时掌握讲座信息,“文津讲坛”利用现场、海报、纸质媒体以及网络等多种方式,着力加强宣传工作。讲座现场备有讲座安排等资料,国家图书馆馆舍内显要之处张贴室外海报,京内部分高校、相关单位均定时告知讲座安排,中央及北京市各大报纸都曾刊载过“文津讲坛”的讲座信息,国家图书馆官网上随时更新讲座信息,并利用博客、微博等方式及时快捷地传递讲座信息。

 

  为了达到最佳的讲座效果,“文津讲坛”迁至面积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读者的临琼楼,讲座形式从单一讲课,到座谈、现场演奏、吟唱、舞蹈兼顾。

 

  由于讲座内容精彩,自开办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华读书报》、《京华时报》等近二十家媒体不断跟踪报道相关新闻。新华网、千龙新闻网、《北京日报》、光明网等多家网络媒体也进行报道、转载。2010年与《北京青年报》等数家纸质媒体合作,选刊讲座主要内容。

 

  十余年来,“文津讲坛”听众过十万。听众中,既有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也有国家干部、公司白领、普通市民。许多人风雨无阻,充分享受品牌讲座带给他们的乐趣。

 

  四、倾听诉求,让听众做讲座的主人。

 

  为了更好地服务听众,“文津讲坛”曾多次印发调查表,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举办征文活动,增强读者参与讲座的积极性;建立召开读者联谊会,邀请读者为讲座建言献策;设立专门的读者咨询电话和邮箱,随时倾听读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日益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五、学以致用,实现讲座社会效益最大化。

 

  听众代表全国人大团委书记张宏先生曾在文津讲坛座谈会上说,文津讲坛的讲座“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文化信息,改变了长期形成的图书馆即藏书楼的观念,扩展了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功能,充分体现了馆领导的发展眼光和学术气度,也充分表现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更多的读者则认为:“在这里,没有推销,没有炒作,是一块文化的净土和圣地,更是文津讲坛独家提供的。”

 

  “文津讲坛”主讲的专家学者们说:“我们虽然年岁大了,但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积极向上,这么关心和喜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心里感到欣慰,感到踏实。感谢国家图书馆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文津讲坛”成为学者间,读者间、学者和读者间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为共享成果,2002年起,“文津讲坛”每场讲座都有录音、录像,及时完整地提交和入藏国家图书馆相关部门,经编辑整理后,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供读者阅览。还有部分讲座选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读者选择免费在线观看名家大师的讲座。“文津讲坛”精选部分讲座内容,汇集成册,出版系列《文津演讲录》丛书十册。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六、让文津讲坛走得更长久,让文津精神传播更广泛。

 

  今天,在文津讲坛的影响下,图书馆办讲座蔚然成风,文源讲坛、龙江讲坛等如雨后春笋,文津讲坛示范、引领着文化讲座的发展,也从后来蜂起的讲座中不断吸取着养分,完善和提高着自己。如今的文津讲坛已经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开启智慧、彰显学风、陶冶性情的学术平台,发挥着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文津讲坛的主办者将继续在这片文化净土和圣地,塑造民族精神,守望中华文明。

转载自: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240303/17317575.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