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 中国文化报记者陈曦 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数字图书馆首次进驻两会,为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提供全面的文献信息保障。不仅如此,放置在各个代表、委员驻地的国家图书馆电子触摸屏,引起了许多与会者和媒体的关注,电子触摸屏提供丰富的两会专题文献信息阅览查询服务,被代表委员们亲切地称为“信息加油站”。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今年两会期间,文化建设也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图书馆业界的领头羊,将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引领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任?以国图为代表的公共图书馆,应如何服务立法决策?又将如何贴近百姓,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近日,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
记者:周馆长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数字图书馆进驻两会在内的一系列服务举措,得到了广泛关注。国图是何时开始这类服务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和平:为国家立法决策服务是国家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国图围绕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信息服务、为两会提供咨询服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提供信息服务、在中央和国务院部委建立分馆、建立“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举办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等方面开展为国家立法决策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提高立法决策服务水平,国图于1999年起,先后与(原)人事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全国政协机关等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合作建立了13家国家图书馆部委分馆。分馆是国家图书馆设在各部委的立法决策服务前沿阵地,为拓展和深化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2008年,国图推出“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提供基于网络的数字信息服务,通过这个平台,中央国家机关立法决策部门可以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得国图信息咨询和决策参考服务。目前,该平台已经陆续在各部委分馆部署。2010年,国图策划成立国家图书馆国情咨询顾问委员会和咨询专家委员会,旨在建立起咨询顾问和专家与我馆间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的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深化国家图书馆的立法决策服务职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国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于2011年开通了“国家图书馆民政部分馆内网平台”,这是国图在中央国家机关推出的首个嵌入用户办公环境的服务平台,使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嵌入到民政部分馆各级干部每日必需的工作网络当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赵秀君(左)、范春鸣两位政协委员使用国家图书馆两会信息服务平台了解相关资讯。
中国文化报记者卢旭 摄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体验“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
两会服务作为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8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4年的历史了。今年在精心编辑《国家图书馆“两会”专题文献信息专报》、设立两会咨询服务处、派员参加全国人大“两会”服务热线值班等常规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应用。国家数字图书馆首次进驻两会,使国图两会服务更周到、更便捷。两会代表可以通过全国人大网中的代表服务专区,登录到国家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利用中文数据库(44个)和外文数据库(95个),检索、浏览、下载所需的信息资源。同时,继2010年电子触摸屏进入政协委员驻地、2011年进入全国人大新闻中心之后,今年国家图书馆根据全国人大整体部署,首次将触摸屏设置在全国人大代表驻地,通过数字化方式向人大代表提供服务。国图还为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两会”服务提供后援支持。今年地方“两会”召开期间,重庆、吉林、新疆等地图书馆纷纷借鉴国图为全国两会服务的模式与经验,共享国图立法决策服务两会平台的信息资源,开展地方“两会”服务,受到地方代表、委员的关注。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是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高层次讲座。自2002年1月启动至今,已举办176场讲座,听讲部级领导两万余人次,深受部级领导干部的欢迎。目前,我们已向全国图书馆推广这样的讲座模式,提出了建立“领导干部讲座共享平台”的设想,将与各地方图书馆合作,共同策划选题,实现课件资源和主讲人资源的共享,更好地为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
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外景(资料图)
记者: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国家图书馆加入了联盟并与首都图书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些举措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否代表着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周和平: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首都图书馆联盟正是顺应这个潮流成立的, 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首都图书馆联盟将北京地区文化、教育、科研、军队等不同系统的110家图书馆联合起来,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联盟惠民服务举措主要有:在全市60家各级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之间实现读者证相互认证,逐步实现文献通借通还;高等院校图书馆将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联盟成员馆开展讲座、展览等文化惠民服务合作,优秀讲座不仅将实现巡讲,还有望在各个图书馆之间实现直播或转播;联盟成员单位将部分复本图书集中起来共同建立调剂书库,基层图书馆可在调剂书库内挑选图书;开通首都图书馆联盟网站;联盟成员馆之间开展网络互联,实现馆际间授权数字资源的共享,搭建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平台;深入社区、中小学、农村、工地,开展图书馆流动服务等等,让市民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多年来为服务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做出过应有的贡献。国图、首图,历史渊源悠久,业务合作密切,借助联盟平台,两馆签署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展在立法决策服务、图书馆社会教育、传统文献建设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领域的资源共享,并从当日起,两馆实现读者卡双向认证、部分数据库互访和外借图书通还,拥有首图实体卡的读者,通过登录首图网站即可免费访问国图提供的2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这些都为首都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记者: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还应有哪些拓展,如何能更好地走近和服务普通百姓,下一步国图还有哪些新的动向和举措?
周和平: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将使图书馆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1年六一儿童节当天,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举办了主题为“阅读启童智、书香立少年”的系列馆庆活动。中国文化报记者卢旭 摄
国家图书馆数字共享空间(资料图)
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方面继续做好国家总书库和国家总书目建设等各项传统业务工作,为到馆读者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也从国家文化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着眼于带动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面向基层图书馆提供服务支撑,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贡献。
最近正在着手的几项主要工作有:
一是进一步拓展免费服务,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国家图书馆在2008年实现基本服务免费基础上,2011年2月,进一步扩大公益服务范围,减免部分现行服务项目的收费,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未来,我们将通过资源、服务等各方面的共建共享,努力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围绕少年儿童、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资源建设,进一步探索面向不同群体的服务新模式和新途径。
二是加快数字图书馆推广,建立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为运用数字图书馆技术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2011年5月,在国图的提议下,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工程将构建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中心、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分级分布式数字图书馆资源库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为通道,以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为终端,向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样性、专业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从而整体提升全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保障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形成图书馆新的服务业态。“十二五”期间,国图将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施。
三是实施一期维修改造工程,提高服务能力。2011年,国图启动了一期维修改造工程,将在2013年完成。工程将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社会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对馆区进行设计与改造,从而整体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特别是将在一期馆舍开辟专门空间建设“典籍博物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揭示馆藏,使馆藏珍品生动真实地展示在公众面前,发挥图书馆场所和空间在传承中华文明以及社会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充分展示国图作为文化大国的国家图书馆崭新形象。
四是继续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推进文献典籍的保护与利用。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保存保护和利用好祖国的典籍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07年启动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5年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按照文化部要求,古籍普查作为基础性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我们将加快推进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一步完善登记工作机制,简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内容,形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尽快掌握全国古籍存藏情况。
2011年,借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成功经验,国图进一步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今年初已经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范围内启动。该项目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建立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全面、科学、规范地开展保护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推进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研究利用和宣传。
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图书馆将进一步推动这两个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完善的文献典籍保护工作体系,促进对中华民族优秀典籍的全面抢救保护。同时,国图还积极策划“中国记忆”和“中华珍贵文献史话”等项目,挖掘优秀典籍蕴含的价值,使之服务当代、服务社会。
五是积极策划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实现对国家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与保护。为了确保国家文献资源的安全保护,避免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出现灾难性后果,国图于2011年提出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项目。该项目将根据异地保障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国家图书馆各类型珍贵文献和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安全存储,从而在国家层面上提高文献资源的安全保障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记者:我们注意到国家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整体上看,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的国际化程度是否越来越高?这为中国的图书馆界带来了哪些新的理念和改变?
周和平:图书馆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图书馆界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和参与了一系列国际及台港澳文化交流项目,如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回归合作项目、全球“中华寻根网”建设、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策划组织珍贵文献赴外展览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交流合作,中国图书馆界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正在日益增强。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广泛学习和充分吸收了国际图书馆界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服务、文献资源的保存与保护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
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精神,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继续实施务实的交流合作项目,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加快发展。国图将积极推进海外中华文献典籍合作保护计划,开展海外古籍、民国时期文献的调查和回归工作,逐步确立国家图书馆在世界中文典籍资源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加强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交流,继续推进中日韩数字图书馆、世界数字图书馆等项目合作;开拓与东盟地区国家图书馆的合作,加强与台港澳地区图书馆、海外中文图书馆的交流;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进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建设、“中国之窗”对外赠书工作。
2011年6月至7月,大型历史文献展览“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1921-1949)”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厅举行,获得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中国文化报记者卢旭 摄
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内景(资料图) 转载自: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gzdt/201203/t20120328_23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