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食堂借校穿行 高校资源该不该服务社会引争议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2/12/21 10:58:30  浏览次数:3564次
分享到:

    部分资源开放引发争议

  公众期盼 学生质疑

  今年4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江汉大学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武汉地区图书馆联盟”,逐步向社会开放图书资源,并动员更多在汉高校敞开图书馆大门,实现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11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的图书馆也向洪山区群众发放了首批阅览证,将馆藏的260万册图书向社会开放,市民凭有效证件即可在学校办理“阅览证”,共享图书馆资源。

  除了图书馆以外,记者在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等10所高校采访时发现,这10所学校的体育场馆也都对社会开放,除了室内馆需收取一定费用外,室外的运动场地均为免费开放。

  “好事啊!”家住光谷的赵先生对学校的“慷慨”赞不绝口。他对记者说,高校图书馆的收藏既丰富又专业,学校愿意共享为市民增添了不少学习的机会。“我一直都有晨练的习惯,但工作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有时还会到马路边跑步。”家住徐东的王小姐表示,高校体育场所的开放为她解决了一大难题。

  记者随后在不同高校内采访了30多名学生,几乎一大半的人对此却颇为担心。“图书馆的座位本来就紧张,这下更难找地方自习了。”大三学生薛栗芹告诉记者,校图书馆开放后,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早起去占座,皆因去晚了没位子,只能站着查资料。大二学生赵中反对的理由则是担心图书馆的学习氛围会遭到破坏,“上次我去自习,看到几名校外人员一边找资料一边交谈。虽然声音不大,但是仍然破坏了图书馆应有的安静。”

  担心过度共享造成混乱

  七成学生不赞成开放

  记者就“高校资源是否该对公众开放”在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采访的学生中,70%的学生都不赞成开放校园。

  “学校里的人就已经够多了,如果再加上校外的岂不是要打乱仗?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座位、食堂饭菜、体育器材都要与人分享呢?”武汉科技大学大三学生陈雯对记者说,开放校园虽然能方便校外人员,但却是给师生添堵的举措。“允许市民到大学听课、锻炼,吃饭是一件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的好事,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在校师生的利益。”武汉理工大学大四学生杨晨认为,国家对大学建设的种种投入是为了培养人才,如果访客过多必然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若大学存在的基本作用都无法顺利实现,又谈何利国利市利民呢?

  然而,也有同学提倡高校资源社会化。“大学里的各种设施和资源承载着人类文化的重要成果,有序开放能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也是真正实现大学兼容并包、自由开放精神的途径。”华中科技大学研一学生小沈表示,与发达国家所秉承的“没有围墙的大学”相比,紧闭大门的理念无疑是一种遗憾。

  大学文化不应关在墙内

  解锁象牙塔还须循序渐进

  对此,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大学不仅应该为在校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还应该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但是,大学资源过于社会化、商业化也会导致教育混乱,进而引发文化乱象和思想乱象。熊丙奇表示,高校在考虑开放校园之前,不妨先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化。“大学的文化和资源不应该紧锁在墙内,面向社会开放对于教育本身来说也是一种促进。学校可以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们也会在分享中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湖北大学一位老师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邦和也认为,高校资源社会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国内外已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开放资源可以将其使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谭邦和同时表示,部分高校本身的资源还没有达到充足的程度,如果完全向社会开放可能会造成校内人员都不够用、资源短缺、人员混乱等问题。因此,高校资源社会化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校方应该在有了充分、健全的制度,并且计划指导社会公众使用高校资源后再逐步开放。

转载自:http://news.e21.cn/html/article/2012/12/20121216105733_04tm1t6dfs_1.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