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近寒假,但记者近日在我省高校走访时发现,许多高校图书馆的自习室里仍然座无虚席。一些学校的学生为了占到座位,在早晨开馆前就排起长长的队伍。然而,馆内的图书借阅处却冷冷清清,一排排高高的书架下很难找到学生的身影,与爆满的自习室形成鲜明对比。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读书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低头族”正在兴起,“读书郎”的阅读习惯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图书馆借阅量逐年下降,电子阅读数量超过纸质阅读
“2012年全年借阅量是21万册,2013年降到18万册,而到了2014年则只有16万册,仅为2008年全年借阅量(34万册)的47%。”一位省属高校图书馆馆长对逐年降低的图书借阅量很是无奈,“一些书买进来好几年了还和新书一样,几乎都没有人借过。”
记者走访发现,不只是这所高校,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借阅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去年曾对大学生阅读量(包括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阅读内容、阅读心理以及影响阅读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平均一个月(四个星期)的纸质阅读量大约为1.47本,电子阅读量大约为1.92本,二者相加一个月也仅仅读书3.39本。
“这次调查的对象涉及理工、文史各个专业,年级上则覆盖了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所以调查的结果能基本反映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该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秋山坦言,与日报、法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阅读量明显欠缺。
“现在,大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了网络上,读书的时间和数量肯定会压缩。”张秋山介绍,他们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而且调查数据还显示,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调查结果中的一个数据引起记者的注意,那就是电子阅读量超过了纸质阅读量。“由于90后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更倾向于电子阅读。”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甲成表示,去年11月,他们引进了两台电子书借阅机。学生在手机上安装电子书客户端后,只要在电子书借阅机上扫描所选图书的二维码,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书下载到手机上,而且占用空间也特别小。
“图书馆里有无线网络,学生不用花一分钱,而且书下载后可以离线阅读。”王甲成介绍,电子图书分为经典名著、小说传记、政治法律等12类,每个月还会定时更新,很受学生欢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下载数量就达到了20065次。
“一些专家认为‘深读时必须要用纸质书’,其实不然。”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绍荣认为,经典书籍的阅读同样可以电子化阅读。阅读的效果,关键在于读者持什么样的读书态度,而不是采用什么样的介质。
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各高校的电子图书资源相对较少,为什么不顺应学生的读书习惯,多买一些电子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图书馆馆长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目前,教学评估体系中,对人均图书的指标是按纸质图书计算的。学校的图书经费有限,所以只能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多买纸质书。
读书功利色彩太浓,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
在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自习室里,记者走到一个桌子旁,一名男同学面前摆着一摞公务员考试辅导书。“我今年大四,打算参加4月份的‘省考’。”这位同学低声说。环视四周,记者发现,除了一部分同学看的是专业教科书外,大部分同学都是在看英语、计算机以及各类考试的书籍。
在我国,大学主要通过专业设置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类考试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张秋山表示,这使得许多大学生仍处于高中那种为考试而学习的状态中,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只停留在考试辅导书、专业教材上。
“我们大学生的读书功利色彩太浓,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张秋山说,大学生的“阅读危机”,背后是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这种求学的盲目性导致许多大学生不会主动地探寻心灵需求,追求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对阅读这种能够提升自身修养、使人终身受益的事也就无暇顾及。
“目前,大学校园内整体阅读气氛较为淡薄,一个充满书卷气息的氛围更有利于读者高效地阅读,高校应将塑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校园风气作为一项职责。”王甲成介绍,从2013年开始,他们每年评选10名“读书达人”,同时发布年度最受欢迎的10种图书。据了解,近年来,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也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对读书读得最多、最认真的同学予以表扬,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读书。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部分同学是不愿意读书,还有一部分是想读却不知道读什么。
“大学生对阅读不够重视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因此,学校应动员各种力量,对大学生阅读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指导。”张秋山表示,面对各类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构建导读书目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年级、分专业、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书目,将专业书籍和非专业书籍分门别类,制定出两种不同的书单。“书目尽量兼顾学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砥砺思想,端正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今年4月份,我们将邀请校领导、院士、长江学者、燕赵学者以及优秀教师等推荐图书,图书馆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后推荐给全校师生。”王甲成介绍,他们还将通过开展读书讲座、举办图书交流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高雅的阅读观,使学生真正将阅读纳入到日常生活中来,会读书、读好书,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载自: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1/555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