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据库年年涨价 国内多所高校叫苦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6/6/3 16:35:11  浏览次数:4861次
分享到:

(原标题:“学术粮食”的价格博弈)

这是一场文质彬彬的战争,它发生在知识界与出版界之间,没有硝烟,旷日持久,胜负难分。

国内最新的案例是,3月3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通知,称与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合同期已到,但对方“涨价过高”,北大正全力与对方谈判,“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

4月1日,第二条通知发了出来,表示在续订谈判结束前,“暂时不会中断数据库的访问服务”。

连国内高校领头羊,都扛不住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涨价幅度了吗?这两条通知背后的潜台词,是博弈、妥协和无奈。

“实在受不了年年被CNKI这样掐着脖子大幅涨价啊。”北大图书馆副馆长肖珑在网上感慨。

北大图书馆列出了包括维普、万方在内的其他同类型数据库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开放获取的数据库,鼓励师生使用。为了支持学校“反垄断”,有北大学生自媒体也不失时机盘点了其他数据库资源,号召大家“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数据库,能够完全取代知网。在拥有大部分论文期刊独家版权和独家网络信息传播权的情况下,知网即使报价连年增长,高校图书馆几乎也难以对知网说不。

云南、湖北、河北等地的多所高校,都曾因涨价停用过知网,又因扛不住“学术断粮”的饥荒,不得不再次购买。

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2000年至今,知网每年给该校的价格涨幅都超过10%。今年1月,该校在官网发布暂停知网使用的通知,仅仅半个月之后,第二条“正式订购并恢复开通”的通知就发了出来。

上海一所高校的图书馆负责人则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如果知网“继续提价”,就“只能采取措施”,但眼下,他们只打算“观望”。

迄今为止,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这场博弈中维持 “观望”。

类似的“战争”,在对抗国际出版巨头之时,更显“惨烈”。比起知网,跨国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拥有包括《柳叶刀》《细胞》在内的2500多种学术期刊,涵盖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经管,其Science Direct数据库已经让国内外许多科研者都形成了“学术依赖”。这样的出版大鳄,提价的时候,显然更有底气。据统计,2009年,国内高校图书馆在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上花的钱高达2600万美元,2011年至2013年,其平均涨幅达到18%。

这样的涨幅一度引发国内33家图书馆联合对抗,号召共同抵制爱思唯尔。国内200多所高校图书馆,也多次与爱思唯尔集团,发起“马拉松式”的谈判议价。

由于“大小数据库都在拼命涨价”,北大图书馆两年前就发出过“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数据库可能中断访问”的通知,在副馆长肖珑看来,这些数据库提出的价码,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承受能力”。

一年又一年,博弈和妥协似乎成了高校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的常规生态。

面对涨价,不满的不只是图书馆。“我们每年发的论文都被知网收录,却还得花钱去期刊数据库把自己的论文买回来。”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林中祥公开声援北大。在他看来,学术资源与普通的知识产权不同,具有公共性,数据库平台应该免费公开,再以广告、讲座之类的方式盈利。

事实上,学术研究成果“开放获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免费刊发论文的知名学术网站arXiv正在成为传统学术期刊的大敌。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公开宣布,他的实验室将不会再向《自然》《科学》《细胞》三大顶级期刊递交论文,因为它们“涉及太多科学之外的东西”,比如,“出版商的利益”。

爱思唯尔集团的提价,曾引发学术界的群体抗议。2012年,英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威廉·提摩西·高尔斯发出号召,抵制爱思唯尔涨价,当时,全球有1.2万多名科学家在网站“知识的代价”上签了名,宣称不在爱思唯尔集团旗下的期刊发表论文,不做审稿人或不担任编辑。截至目前,签名者达到15989人。

今年4月4日,一个为期两天的会议在荷兰召开。包括政界、出版界、学术界的代表在这次会议通过了《阿姆斯特丹行动倡议》,当中详细列出了实现开放获取的12条细则,包括建立通用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设立开放存取原则,以及对目前科学界的评估、发展和奖励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欧盟最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创新计划“地平线2020”的最新一步。“地平线2020”目前进行到第3个年头,这个投资将近800亿欧元的计划,最大的亮点,就是其“开放获取政策”:不但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在公共数据库中免费获取,科学研究的原始数据、辅助数据和基础信息也将一并公开。

“开放获取是个趋势,但需要时间。” 林中祥教授设想了许多种获取“学术粮食”的平台的可能性,包括组建联合基金会、大学图书馆联盟以运作数据库等,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研究者在开放获取的网站上发表学术论文还难以形成风气,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在网站上发论文,没办法“评职称”。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6/0518/06/BNB1SA6K00014AED.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