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应有云师大这样的大气,如此,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大学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
近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代表母校赠送给毕业生的礼物——一个永不过期的终身“书房”,经微信发布后,立即被云师大师生刷屏、点赞。只要使用“名字+学号”,用初始密码就可以登录“微书房”,亦可在校内注册。这个“书房”里有10万册数字图书和3万集有声图书,且每年都会更新图书资源2万册,听书资源2000集。
(7月4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图书馆就要像云南师范大学这样大气一些。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无所不在、无奇不有,各种资源泛滥。但真正专业领域的资源,能够经过有效搜集、筛选归类再供人查阅使用,多少还是一种奢侈。从这点来看,大学赠送给学生终身享用的“微书房”大礼,堪称是富有创意的宝贵精神食粮。
显而易见,云南师范大学送这份礼物给自己的学生,实际也是变相地送给社会。因为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就成为社会人,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了。当这些学生使用母校提供的资源,当然就意味着大学里有价值的图书资源,对社会开放了一个虽说不大但也不小的窗口。而且这种服务的对象是高度对口的,使用者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准,因此大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自然就会更高。
云南师范大学开了一个好头。当下,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藏轻用,主要面向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长期实行封闭服务,不向社会开放,忽略了其资源属于社会财富,忽视了高校的社会职能。云师大看到了大学普遍存在的思维死胡同,这是有意识地革新自我,也是在发出无声的倡议:作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有责任将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让全社会共同享用。这样,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大学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
可惜,许多大学不只是“重藏轻用”,还存在与“大学之大”极不和谐的现象。事实上,在很多大学,外人想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时,常常受到冷遇。本可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资源,变成了少数人享用的福利,与应有的“开放”“共享”“合作”之类的现代意识格格不入。
尽管各地公立图书馆已经对外开放,公众借阅资源非常方便,但各地的大学图书馆却成了例外,这就让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极大的受限了。因此,云南师范大学之举,值得更多的大学图书馆来效仿学习,而且服务对象也不必只限于自己的所有学生,也可以是普普通通的公民,适当收费未尝不可,只是不要总是把馆门紧闭,那样未免太小家子气,与“大学”二字太不谐调了。
来源:襄阳日报
原文链接:http://edu.gmw.cn/newspaper/2016-07/08/content_113991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