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漂流”是知识共享的“传感器”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7/1/23 10:15:27  浏览次数:5206次
分享到: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19日,记者在南京街头看到,有许多报刊亭挂上了图书漂流标志,市民可以以一换一的形式免费交换借阅图书,进行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19日,记者在南京街头看到,有许多报刊亭挂上了图书漂流标志,市民可以以一换一的形式免费交换借阅图书,进行图书漂流。(1月19日中新网)

  据悉,今后南京市民可将家里闲置图书在就近的便民服务亭以一对一交换的形式免费借阅图书,进行图书漂流,此外,户外工作者还可以免费在便民服务亭活动点领取一杯热水。活动前期,南京市全民阅读办和南京邮政向全市便民服务亭(报刊亭)发出“一本好书、余香满城,一杯热水、众人暖心”公益活动倡议书。

  “图书漂流”的本质,彰显的是一种共享精神。尽管现在阅读已经步入智能时代,但是“纸质阅读”永不过时。尤其是,手捧书籍,静心阅读,这书本的墨香不仅让人陶醉,书本文字也能陶冶人的情操,使读者的心灵的得到净化。但是,基于自身条件限制,人们不可能购买下所有的书籍,“图书漂流”的出现,为人们享受更多书籍提供了可能。

  “图书漂流”让城市充满书香。尤其是报刊亭参与其中,这就相当于在城区布下了星罗棋布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不仅“取书”方便,而且也为自己“奉献”图书搭建了平台,一些看过了的,“成色”还比较不错的,就有了一个“好去处”,这就避免了“一扔了之”,同时也就能满足了更多人的读书需求,无疑会让城市飘荡起“书香”。

  “图书漂流”更是弘扬城市诚信精神的载体。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能不能“完好”放回了,不仅反映着一个人品德如何,这些书本也是借读人诚信的“试金石”。这样的“编外”图书馆,经过时间和实践的磨砺,如果书本数量比原来的多,这就是对于城市文明最好的回馈。因此,“图书漂流”也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图书漂流”借助报刊亭,无疑能够为人们搭建起满足阅读需求、汲取精神食粮、提高自身素养的平台,营造出人人随处可阅、随时能读的良好氛围。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支持与引导,为这样的图书阅读形式服好务,充分发挥好“图书漂流”作为知识共享“传感器”的积极作用。

  曾是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已故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建好群众身边的图书馆,不仅仅能够让市民阅读更加便捷,享受到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更是在全社会营造了“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使整座城市浸润在书香之中。因此,依托报刊亭的“图书漂流”站无疑值得借鉴推广。

来源:中国江苏网

原文链接:http://review.jschina.com.cn/gdpl/201701/t20170120_3767.s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