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与CALIS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3/2/17 17:30:40  浏览次数:4356次
分享到:

                                                    □ 李晓明

    摘要:笔者作为CALIS三期近15年建设的参与者,分析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难度,给出了CALIS项目建设的初衷、形成的效益以及CALIS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了CALIS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CALIS,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
    DOI:10.3772/j.issn.1673—2286.2013.01.001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人几十年的梦想与追求。
    早在1957年,国务院曾制订过《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作为国家向科学进军的一项后勤保障措施,其主要内容就是高等学校、科学院、公共图书馆等各系统之间的图书文献协调共享[1]。之所以未能实现,从大了说,当然是进军科学战略自身的夭折,仗都不打了,何需后勤?  
    从小了说,手工条件下文献资源共享的操作实在是太困难了。首先是共知难题,包括what和where。编制书目是图书馆人的看家本领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揭示、通报馆藏。编制方法早期是排卡片,后来用计算机。在网络时代之前,不管是卡片编排还是机器编排,书目的传播手段只能是印刷和邮寄,图书馆人费时费力编出来的书目,且不说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起码到用户手里已经过时。当然这里指的主要是以科技期刊目次等科技文献为内容的书目产品。文科的书目,特别是文科图书的书目,传播时效比较长,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比如古籍联合目录。
    手工条件下文献资源共享的第二个难题是物流。在复印机普及之前,馆际互借只能取非返还模式。凡互借,求借的对象必定是稀有的、贵重的书刊,谁也不会为二三角钱的图书去做馆际互借(今天的年轻人可能难以相信,当年的中文图书真的就这么便宜。1980年前后我买的一套历史小丛书,每册定价一角钱左右,作者可都是名家)。可越是贵重的图书,图书馆就越舍不得互借出去,虽说那时的人民邮政比较受人民信任,可自家的宝贝一去几个月,还难免在邮袋里摔打得鼻青脸肿,搁谁也会担心的;再说了,大部分宝贝都没有复本,咱自己的用户也得用不是?外文期刊本馆的用户都不能外借,当然更不互借。
    所以,我父亲那一代的,在北京以外特别是在偏远的三线地区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经常有一项重要的出差任务是“查资料”。坐六七十个小时以上的火车(有时事急或领导心情好,也批准坐飞机。那时昆明到北京的单程飞机票111元,相当于2个工程师的月薪。折算下来,
今天CALIS云南省中心到北京来开一次会,成本要低得多),跑到北京来,就是为了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或各部委的情报所去查文献,抄下来,背回去。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文献资源共享”。

全文下载:
http://www.dlf.net.cn/manager/manage/photo/admin201301001.pdf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