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图书馆:让图书馆服务跨入移动时代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3/6/14 18:32:40  浏览次数:4492次
分享到:

手机图书馆:让图书馆服务跨入移动时代

手机图书馆:让图书馆服务跨入移动时代

手机图书馆是图书馆业务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信息业务的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图书馆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服务。手机图书馆又可称为“无线图书馆”或“移动图书馆”,其应用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的日本。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9月开发出I-MODE手机的书目查询OPAC系统,此系统初现手机图书馆的雏形,此后为I-MODE手机读者提供在线书目查询、催还、预约、续借、即时通知等服务。而目前随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如火如荼,手机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部分也日渐受到各大图书馆的关注。手机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访问方便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资源。另外读者还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来定制各种信息服务,如绑定手机、短信提醒服务等个性化服务。
  据了解,当前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短信息服务和WAP服务。短信息服务是读者与手机图书馆之间以短信的形式实现交互,即读者可以接收系统发来的信息通知,同时读者通过手机可以发送相应的短信指令给系统,实现数字图书馆的一些功能,如图书续借、读者证挂失等。 WAP服务主要是以读者手机通过GPRS网络访问手机图书馆系统WAP网站实现对数字图书馆的访问。近日,记者针对手机图书馆的话题特别采访到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图书馆,以窥手机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副主任赵亮:

在手机图书馆服务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

    上海图书馆是目前国内图书馆中开通手机图书馆服务较早的图书馆之一。不但在建设和服务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相关负责人对手机图书馆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手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副主任赵亮作了详细的解释:一般认为,将图书馆的一些服务功能延伸到手机这类移动通信设备上实现,就可以称为手机图书馆。但这个是比较狭义的定义,广义来说,将图书馆的一些服务功能延伸到各类移动终端设备上实现,可以称为移动图书馆。在国内图书馆界,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这两个概念有被混用的现象。因此广义而言,手机图书馆也经常被用来代称移动图书馆。
  “手机图书馆的内涵相当丰富。”赵亮介绍说,“上海图书馆在2005年5月开通了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服务, 2009年3月份我们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的外借服务, 2009年 7月,我们在展览中尝试了二维码的展览信息服务, 2009年 10月,推出手机图书馆网站, 2009年11月,推出手机电子书服务。 2010年9月起,上海图书馆成为国内首先推出智能手机客户端应用的图书馆之一。 2010年 9月,推出基于Andorid系统的手机客户端,2010年年底,率先推出苹果 iOS系统的客户端。”在推出手机图书馆的服务之前,从管理、技术、设备、服务流程等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要做,但赵亮认为最重要的准备是人力资源的准备。上海图书馆这些年能够在国内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方面走在前沿,和有一批有进取精神、有学习能力的优秀馆员是分不开的。
  上海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交互式的信息服务,如短信平台的各类信息通告,手机网站与客户端上的各类信息与查询服务;二是传统图书馆业务服务功能,如参考咨询、书目检索、图书预约、续借等等。该馆在2010年4月,就将“我们图书馆”服务搬到了手机网站上;三是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上的电子书阅读服务。这个包括电子书阅读器以及平板电脑与手机终端上的服务。在2009年11月推出的手机电子书服务是让读者在手机上进行电子书阅读的早期尝试。这一部分图书馆是与外包公司合作,将自有以及购买的一部分版权内容做成电子书放到网上,供读者在电脑以及手机上进行阅读。另外,从去年年底开始,上海图书馆推出了上海市民数字阅读计划,该阅读计划覆盖桌面计算机、平板电脑与手机终端三个平台,因此也有相应的手机电子书阅读服务。目前在手机阅读这一部分,图书馆购买成熟厂商的产品与数据库来提供。
  目前,上海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短信平台,二是手机网站,三是智能手机客户端。而如果以移动图书馆的广义概念来说,还要加上电子书外借服务。赵亮说:“应该说上海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服务应用的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从移动应用服务的大框架来看,手机图书馆应用还是存在着架构较为复杂,标准繁多,对传统的业务管理流程有所冲击的缺点。例如前台手机终端的类型、系统平台、规格和硬件标准均有很大的区别,且各设备厂商本身的技术开放性较差,使得各移动设备支持的信息交互和应用也有很大的区别,对它们的管理就非常复杂。对后台来说,我们又需要将来自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发送到不同的移动终端系统上。这样会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对多的信息交叉交互的场景。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我们专门建设了一个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支撑平台,除了管理等其他功能外,其主要职能是对前台各类移动终端统一数据接口,同时整合后台需要与移动应用打交道的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内容。这样的架构屏蔽了信息交互的复杂性,提高了标准化程度,加快了开发进度,也提高了移动应用的移定性与可管理能力等。我们也“以这个平台的架构建设为课题获得了文化部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的资助。”
  读者对手机图书馆接受情况如何呢?赵亮介绍说,“以短信平台为例,从2005年5月开通至今业务蓬勃发展,我们现在月短信发送量多的时候超过8万条,业务范围涵盖咨询问答、讲座预订到索书、图书逾期、图书预约的提醒以及各类通知的推送等等。在智能手机客户端应用方面,上海图书馆是在去年底全面升级2.0版并开始应用友盟等移动开发服务平台来监测我们的移动客户端应用。截止到8月15日下午3点,这大半年上海图书馆的智能手机客户端新增用户达13289人次,客户端累计启动次数达97203次。应该说我们的手机图书馆服务获得了读者的青睐。”
  由于移动应用目前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终端与系统也层出不穷,因此手机图书馆的应用也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赵亮介绍说:“我们的智能手机客户端应应用自推出以来, Andorid系统经历了 8次升级,苹果 iOS系统也经历了7次升级。”虽然从大的框架来说,上海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比较完整,但是除了要改进的小细节外,在整体上也有许多可以改善之处。赵亮说,上海图书馆在 2009年推出的手机图书馆网站,从一开始就是基于 WAP2.0的XHTML网站。这样对于一部分低档手机用户来说,就没有办法使用手机图书馆服务了。因此上海图书馆也打算在未来再开通“降级”的WAP1.0手机网站,以使手机服务盲点更少;其次在目前平板电脑风起云涌的背景下,读者对于通过平板电脑访问图书馆有特色的数字资源有强烈的需求。虽然在年前已经开发了“上海年华”的iPad版应用,但由于内容的准备没有跟上,因此这一块目前也有缺失;第三,从移动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来看,也存在着不足。如何能让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各种应用需求都能够通过这一支撑平台的支撑,快速地部署与发布移动服务,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有人认为,手机图书馆系统作为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赵亮直言:“我个人认为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这个概念是个伪命题。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你所有的服务都会架构在信息系统之上进行,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资源来说,其中数字资源会占越来越多的比重,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在看得到的将来,我也难以想象一个全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因为这与图书馆传承社会文化的历史使命是相违背的,难道纸质文化资源不需要传承吗?只有在全社会都抛弃了非数字资源,纸质资源已经成为文物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见到真正的全数字化的图书馆。因此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这样一种混合的模式会长久存在下去。”
  “我们将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在一个核心以及两翼拓展上。一个核心指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后移动计算将是最主要的计算模式,这意味着我们的用户将更多地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来接受我们提供的信息服务。我们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上高度重视对移动终端的支持,在业务服务的流程管理上要切合移动服务的需求等等。而两翼拓展指的一是延伸,二是创新。延伸是指将目前针对桌面计算终端服务的信息系统中适合移动终端或经过改造后适合的服务功能延伸到移动终端上。创新指的是针对移动终端本身的特点,例如手机终端有摄像头、语音通信、短信、 GPS定位、近场通信功能等等,开展一些在过去的信息系统上没有做到的服务。”赵亮说,“我们在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应用中,书目检索不仅支持语音输入,而且支持条形码扫描。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你当前的位置定位离你最近的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现有二百多家市、区县、街镇图书馆,近二百七十个服务点,全部实现一卡通借通还),通过直接调用第三方的手机地图帮你规划行进路线等。今年我们还编制了包含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所有总分馆在内的地图册,我们在这个地图册上为每个馆印制了二维码。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拍摄地图册上任意一个图书馆的二维码,并获得该馆相关服务信息以及在地图上直接定位该馆。”这些应用都充分利用了手机特有的功能特性,是在传统的信息系统服务中较少见的。今后上海图书馆还将进一步利用手机的功能特点开展创新服务。”

转载自:http://m.xhsmb.com/20120928/news_7_2.htm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