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 Konnikova 编者按:作者 Maria Konnikova 是纽约客的专栏作家,专注于心理学和科学。 她是畅销书《驾驭心智: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的作者,本书曾被提名为阿加莎奖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她也是《信心游戏》的作者,这本关于精读的心理学著作将于 2015 年由 Viking 出版社出版。 她同时是查理 · 罗斯秀的制作人,为 Times, TheAtlantic.com,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NewRepublic.com 等媒体贡献了大量文章。田纳西州商业空调技术改造商 Enerfit 创始人兼总裁,他也是机械服务公司 Electrical Controls 创始人以及行业控制面板工厂 ECI Industrial 的所有者。原文发布于 Newyorker,由「创之网」首发。
玛丽安娜 · 伍尔芙(Maryanne Wolf)在自己所著的《普鲁斯特与乌贼》中回顾了科学的发展历程,探究了从远古蛮荒到二十一世纪,人类思维模式在阅读方面发生的变化。就在著作出版后不久,伍尔芙便开始收到读者来信。这些来信不是一封两封,而是成百封。来信者的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谈到的主题倒是基本一致:阅读越是从纸面转到线上,能够领会文字内容的学生就越少。其中有些是建筑师的来信,他们反映学生们太依赖现成的数字化资料,到了现场却连最基本的问题都不会应付。有些是神经外科医师的来信,他们从学生们身上看到一种惯于把图表「复制+粘贴」的草率心态,为此他们很是担忧。正因为学生们每次案例分析都不够深入细致,所以每每总要遗漏重要的细节。当然了,还有英语老师,他们沉痛地来信说,再也没学生愿意去读 Henry James 的作品了。类似的来信源源不断,而伍尔芙也开始渐渐意识到:在她耗时七年调查研究,完成这份报告书的时候,阅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影响也已远远超出了英语系和图书馆的小范畴。她如梦方醒,觉得太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再写一本书。在这些学生和业内人士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该责怪数码让人变得流于表面,或是还有其他原因?
其实当我们开始在线阅读的时候,阅读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在线阅读和看纸书根本不是一回事。挪威斯塔凡格大学国民阅读教育和研究中心的安娜 · 曼根(Anne Mangen)教授提出,无论是利用电脑、电子阅读器,甚至是看精装书,阅读总是通过人和技术的互动来实现的。她对我说,「阅读其实还涉及了一些我们平常想象不到的因素。比如设备本身的触感有关人体工程学,纸质书看得见摸得着,数字阅读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此外,像素的不同对比度,文字的排版的区别,是滚动屏幕还是翻书页,捧在手里的纸书有真实触感,电脑屏幕上的文字瞬息即变,超链接让读者在几秒钟时间里就能在地址间跳转——这些种种的改变都使得阅读体验早已不是当初那回事了。
当人们看着屏幕的时候,好像更喜欢简单地一眼扫过。相比循序地一页一页翻书,屏幕滚动起来,阅读就开始变得求快而不加深入。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人们已疲于应付网络上过载的信息。永远有大量的信息来源和网页链接,文章和书的选择也是无穷无尽,这样一来,我们不自觉地想要读得更快一些。圣何塞州立大学的 Ziming Liu 教授一直致力于数字阅读的研究和电子书的应用,他曾就实体书阅读和数字阅读的区别完成过一篇综述,作为对他自己研究成果的一些补充。他发现两者间有一些不同。看着屏幕的时候,人们喜欢浏览和扫读,有目的地寻找关键词。因此线性阅读更少,更多的是按着兴趣选择。而看纸书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一般还是集中在下文上。Liu 教授总结,略读已经成了新的阅读方式:我们越多地在网上阅读,浏览速度就越快,越不会停顿下来多加思考。
相比纸面上的阅读,在线的环境也会更快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必须不停地过滤文中出现的超链接和让人分心的其他内容,人很容易觉得累。电子阅读器和电脑一样,都会用到一些显示特效。屏幕、页面布局、色彩、画面对比度也一直都在发生变化。眼睛本身也会疲劳。雷丁大学的心理学家 Mary Dyson 就人们如何看待设计排版,并与之交互展开了一些研究,她发现文本内容的排版方式对阅读体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本看起来越长,我们的阅读速度越快。但如果文本长度超过了一定程度,我们就会直接跳到最后去看下一篇。并且,当文字以单栏,而不是多栏显示的时候,我们阅读起来更高效。字体,颜色,字号结合在一起,能使文本更易读,也能使文本更难读。这些因素对纸面阅读和数字阅读当然都有影响,但是比起印刷的出版物,在线阅读在格式、排版上能做的文章要多得多。在线时,你会发现页面排版时不时就会改头换面,而每次页面发生变化,你的眼睛和阅读方式就要重新适应。这样一次次地调整自然会消耗人的精力和体力。
除了阅读速度和阅读的物理过程有所不同之外,从实体书向数字阅读转变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问题。我们似乎要付出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能力。曼根教授的大部分的研究都专注于文本材料的版式对阅读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对目光移动方式或阅读方式的影响,还包括更广泛层面上对阅读能力的影响。她提出过一个假说,一本实体书的分量、质感、重量、每一页排列的顺序,都有其超出了怀旧或是个人情感的重大意义。人们偏爱实体书,并不是因为他们墨守成规,而是书的实体能间接地对阅读和理解产生影响。她告诉我「我时常听人提起,他们从来没在 Kindle 上好好看过书。大多数情况都只是草草地体验了一下。」她的体会是,当你需要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入的理解时,印刷页带来的真实触感就绝对重要。Kindle 或是电脑显示屏上的文字肯定无法给人相同的感受。
意大利都灵即将举行国际社会对文学与传媒的实证研究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曼根教授和她的同事会提出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这次他们可能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前因后果。她和长期合作搭档 Jean-Luc Velay, Pascal Robinet, Gerard Olivier 让学生们阅读一个小故事——伊丽莎白 ? 乔治的《对珍妮的渴望,反转》(他们用的是法文译本,名为《珍妮,我的爱人》)——他们分别给了学生平装口袋本或是 Kindle 商店的电子书。当他们最终测试了读者的阅读理解情况时,她发现不同媒介确实会产生影响。他们要求学生们按时间顺序描述书中情节——简单来说就是不需要任何深度分析或批判性思考地还原情节——看了纸质书的那部分学生明显表现更好。他们更少犯错,对故事的还原也更为精确完整。Kindle 的 e-ink 显示屏是模仿纸张而设计的,所以文字看起来和书一样,影响了基本的阅读理解的还是不同的物理触感。
伍尔芙教授的担忧还不只是在简单理解的层面。她担心一旦我们转向了数字格式,就会对她所说的「深度阅读」产生负面影响。深度阅读不是要我们查找新闻或信息,或是稍微了解一下中心思想。 那是一种「很复杂的理解过程」,那正是前文那些年轻的建筑师和医生所缺乏的品质。她说「阅读架起了通向思考的桥梁,但是我觉得这一点现在有点岌岌可危。在年轻人中间,阅读这件事的整体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阅读是不是变浅了,无法进展到深度阅读的层面?另外,像你我这般已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读者,深度理解的能力是否会衰退?」
当然了,伍尔芙也马上补充说目前还没有关于数字阅读的长期纵向数据。她说「我们现在并没有完全搞懂这回事,更多的是担心。」也有可能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数字阅读并没有和实体书差多少。罗德岛大学的 Julie Coire 研究的是中小学学生的数字阅读理解能力。她发现,良好的纸面阅读能力并不一定能转化成良好的屏幕阅读能力。而且学生们不止在阅读能力和阅读偏好上有差异,适应不同媒介的能力也有差别。她强调说,相比看实体书,网络的世界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制力。她解释说「看纸书,你只要督促自己一次,让自己切实地拿起书本就可以了。而在线上,你必须一遍一遍地自我约束。如果你天生自律,那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没受过相关训练,无法集中注意力的话,那你每次点开一个链接就会被其他内容吸引。结果最后问你看懂了什么?你就像是拿错了书,答非所问 。」
不过,也有可能深度阅读能力的下降并不是我们阅读能力衰退了,而是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新的技能,就是提高专注力。( Cairo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游戏玩家一般都能更好地适应在线阅读:他们很适应网络的环境,也能专注于当下的任务。)在一次实验中,Rakefet Ackerman 和 Morris Goldsmith 让两组学生分别阅读一篇非虚构类文章,一些人阅读数字版,一些人阅读印刷版,结果在固定阅读时间的情况下,两组人的阅读理解多选成绩相差无几,不过要是让学生自己控制阅读时间,阅读数字版的那组成绩就出现了直线下降。他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数字缺口」,阅读能力的降低不是因为阅读媒介不同,而是读者缺少了自觉和自制,按他们的说法就是:在线阅读怎么会需要看纸书那样多的时间呢?
去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 Patricia Greenfield 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当众在电脑或平板上一心多用的时候会减慢阅读速度,但对理解文章内容并无影响。真正产生区别的是他们之后写的阅读总结:那些通过纸面或不联网阅读的人,交出来的作品比那些在联网环境下阅读的更好。不过,当那些在线阅读的人同时在纸面上记点笔记,联网带来的负面效应就会大大减轻。并不是屏幕阻碍了人们的深度阅读;而是网络让人一心多用,分散了注意力,又没合适的方式减轻这种影响。
事实上,一直有数据能说明,在一些特定环境或是在完成某些特定任务的时候,媒介的差别对阅读没什么影响。早在 1988 年的时候,斯旺西大学的心理学家 David Oborne 和 Doreen Holton 就比较了不同屏幕和纸面样式(深色字符浅色背景,或是浅色字符深色背景)对理解的影响,他们发现在四种情况下,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都没有区别。当然,当时他们的研究不会受到网络的干扰。2011年的时候,圣地亚哥大学的心理学家 Annette Taylor 同样也发现,学生们无论是通过屏幕还是纸面阅读,在之后的 20 题多选理解测试中,表现也是不分上下。一周后再进行二次测试,两组学生的表现依然在伯仲之间。而且这种情况也不仅限于阅读。去年 Sigal Eden 和 Yoram Eshet-Alkalai 发现,当他们让学生完成一篇 600 字的短文,写在纸上和打字输入并没什么区别。在屏幕上输入编辑的学生完成得非常快,但成文质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伍尔芙说,对于数码化深入日常生活产生的后果,我们应该有所警醒,心中有数。但同样需要警惕的是,我们也不能在缺少长期纵向调查的情况下进行无端的指责。她提到「我一方面觉得数字阅读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但同时我也提倡数字阅读。」伍尔芙的函授学生们大概不会因为缺少相关训练和指导,而在面对阅读和思考方式的转变时变得无所适从。她解释说,深度阅读的能力不是学校强调的应试那一套,比如阅读理解测验只要学生完成特定的目标,无需深度理解,了解大意即可。她说「有形的、可以捧在手上的书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而在数码的环境下,一切都加快了。所以我们现在尤其需要放慢节奏,循序渐进地来。」不仅要让数字阅读更为循序渐进地进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深度理解需要的沉浸式阅读能力。
伍尔芙对于我们学着在线阅读充满了乐观,其实想明白了,这就像当初学着阅读印刷版书籍一样。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引入交互式注释、解说让一些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了改善。这说明只要学生们能得到正确的指导,深度阅读的能力是能培养出来的。目前伍尔芙正在开发一些数字应用,以帮助学生们训练深度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原本是靠阅读实体书,沉静地思考来获得的,而现在我们要靠数码世界的方式来培养。她说「养成一种阅读习惯的方式是类似的,我们能按我们的意愿让阅读停留在较浅层面,就能学习在新的环境中锻炼深度阅读的能力。我们不能走回头路。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已经渐渐被数码媒体包围了,我们只能在新的形势下探索深度阅读的方式。」
伍尔芙下定了决心,除了她自己会继续在深度阅读上进行尝试,她也需要一些外界的帮助。为了完成她的著作,她把自己关在了一个通讯很差,网络更差的法国小乡村。因为在数码世界里,总有无穷无尽让人分心的事,她不得不适当地远离一下这个环境。这不算是她在走回头路,只是她要逐步地来适应。
转载自:http://tech2ipo.com/81476